來源:網絡 2009-06-06 11:05:01
1949年,一位名叫歐文斯的美國醫生詳細地向外界報道了一種新出現的病癥,叫作“眼晶狀體后纖維增生(RLF)”。這種病專門發生于早產兒的雙眼,而且早產兒剛出生時并不患病,多數在出生后頭一個月內發病,很少在3個月大的嬰兒中發生。
患兒在發病急性期,表現為視網膜血管擴張與彎曲,新生血管及瘢痕組織向眼球腔生長,導致視網膜逐漸粘連。如果此時病情經治療恢復較早,一般可痊愈。否則會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遺癥,嚴重的會導致視力減弱直至完全失明。
后來人們發現,其實早在1942年,醫生托里就已經首次描述過在美國波士頓出現的6個新生兒眼晶狀體后纖維增生病例,但并沒有引起人們的關注。可現在情況不同了,RLF病例在美國各地均有發生,數量也增加很多。除波士頓外,紐約、巴爾的摩、芝加哥、辛辛那提等一系列大城市均有該病病例的報道。更令人不安的是,在1948年以前,世界上僅美國有此病例報告。然而到了1949年以后,加拿大、英國、瑞典、法國、荷蘭等十幾個國家陸續報告發現這種導致新生兒失明的怪病,從而引起了研究人員們的注意。
經過初步調查,發現RLF的發生具有如下一些不同尋常的特點:
1)患者絕大多數是早產兒;
2)條件設備好的醫院比條件較差的醫院發病者多;
3)較富裕的國家比一般國家發病者多;
4)社會經濟地位較高的家庭發病者多;
精彩推薦:男孩關于“包皮”的秘密手術兩齡童打完疫苗成植物人兒童外傷處理新法則
由此看來,RLF還是一種嫌貧愛富的“富貴病”哩!
另外,研究還顯示,本病與出生體重有一定的聯系。因為體重越輕,或胎齡越小,RLF的發病率越高,病情也越加嚴重。不過,該病的發生并沒有性別方面的差異。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