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 2009-06-05 15:22:30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患者不在少數,特別是我國上海、成都、重慶等地,還是本病的高發區,發生率可達3%~7%。
瘙癢孕婦,害怕生下畸形兒
我是2000年結婚的,婚后不久就懷孕了。但在懷孕三個多月時,開始出現渾身瘙癢,后米還出現鞏膜發黃。我們這里職工醫院的醫生根本不知道這是什么病,醫生只足讓我化驗肝功能,結果為轉氨酶和膽紅素增高,診斷為急性甲肝,立即住院,打針吃藥半個多月。我與丈夫商量,從優生優育的角度,我們決定不要這個孩子。這時我已經懷孕五個多月,只能引產。引產對一個孕婦來說,那疼痛是終生難忘的:在肚子上打了一針,整整疼了十幾個小時。說來也奇怪,孩子剛引產下來,我身上的瘙癢就神奇地消失了。
2002年初,我再次懷孕。有了上一次的經歷,這一次我是十二分小心,可萬萬沒有想到,到了第三個月。瘙癢又像魔鬼一樣出現了,狀況同上次一模一樣。這一次,我吸取了上次的教訓,到市婦幼保健院做了檢查,方知道是“妊娠膽汁淤積癥”。醫生說這病可以生孩子,生下孩子后,癥狀就會消失。因為我家離市區有180公里的距離,住院治療不方便,市婦幼保健院的醫生給我制訂了治療方案。懷孕五個月后,我便在職工醫院開始治療,每天輸兩瓶液體,好像是葡萄糖和維生素,外加吸氧。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全身依然瘙癢難忍,整夜睡不著覺,沒有食欲,到懷孕八個月的時候,癢得我在床上打滾,放聲大哭,兩只手兩只腳像是有人用千萬根鋼針在扎,那感覺真是度日如年。好不容易熬到胎兒八個月的時候,到市婦幼保健院做B超檢查,卻發現胎兒患有臣結腸,這個消息簡直就像晴滅霹靂,使傘家人陷入極度痛苦之中、在醫生的建議下,丈夫和母親陪伴我到省城醫院,提前一個月將孩子生下,雖然醫生盡了最大的努力,還是沒能挽留住孩子的生命。
兒年了,我們不敢要孩子。看著同齡人的孩子,我心里便難受、迷惘、不知所措。我害怕懷孕時的瘙癢,更擔心生個畸形寶包,我的要求不高,只希望擁有和常人一樣的幸福,難道這樣都不行嗎?
醫生點評:臨床上,像麗麗這樣的“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患者不在少數,特別是我國上海、成都、重慶等地,還是本病的高發區,發生率可達3%~7%。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ICP)多發生在妊娠中晚期,以皮膚瘙癢、黃疸為主要癥狀;在生化檢查方面,可見膽酸升高,大多伴有轉氨酶、膽紅素升高,即以肝內膽汁淤積為特征。該病對圍產兒影響較大,可導致早產、胎兒宮內發育遲緩、胎兒窘迫、胎糞便污染羊水、圍產兒死亡等。
麗麗第一次懷孕引產后瘙癢等癥狀立即消失,這是區別于其他能引起瘙癢、黃疸和肝功能異常的疾病(如肝炎)的重要提示,也是確診“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的重要依據。
其實,在技術條件好的醫院,治療適當,監護措施得力,ICP產婦是可以生育健康寶寶的。適當治療可緩解瘙癢癥狀,恢復肝功能,降低血膽酸水平;產前監護可以及早發現隱性的胎兒缺氧,必要時及時終止妊娠。一般認為,對ICP產婦以剖宮產為宜,經陰道分娩會加重胎兒缺氧,導致胎兒死亡。
在治療方面,包括一般處理、藥物治療及產前監護等。
患者應適當臥床休息,取左側臥住以增加胎盤血流量,給予吸氧,給予高滲葡萄糖液、維生素類及能量,既保肝又可提高胎兒對缺氧的耐受性。定期復查肝功能、血膽酸、膽紅素等。
藥物治療,目前常用的有消膽氨、苯巴比妥、地塞米松、熊去氧膽酸等。這些藥物治療能減輕母體癥狀.改善膽汁淤積的生化指標和胎兒預后。
產前監護非常重要。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遠程胎兒監護的應用為ICP孕婦家庭自我監護提供了新方法。遠程胎兒監護的開展,使ICP孕婦在感覺異常時可立即與醫院聯系。進行胎心的連續監護,使得監護時機更及時和有效。
ICP孕婦日常要注意控制飲食中的膽固醇含量,少吃諸如動物內臟等食物,多吃新鮮蔬菜、水果等。另外,流行病學研究發現ICP發病率與季節有關,冬季高于夏季,根據這個研究結果,孕婦可以對懷孕時間進行選擇。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