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嬰兒母親》 2009-06-05 11:13:18
坐月子是指胎兒、胎盤娩出后到產婦機體和生殖器官復原的一段時期,一般需要6~8周。醫學上將這段時間稱為產褥期,民間俗稱坐月子。談到坐月子禁忌,早在中國古書中就談論甚多,也有很多嚴格的規定,就現今的科學論點來看,很多做法已隨時代的進步而改變。不過,從這些禁忌的內容中不難看出,其目地就是在保護產后媽媽的身心健康,并提倡“長期保健觀念”,讓媽媽產后可以更健康、更有活力!
探究坐月子的來源
坐月子最早的說法來源可以追溯至西漢《禮記內則》,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又稱為“月內”,是產后必須的儀式性行為,也是中國的傳統習俗,其意義可分為二項:一為產婦補充流失的營養,二為犒賞其任務達成。另外,還有避免冒犯天神、報答母恩的意義在里面。也因此現代人將產后調理的過程,即為俗稱的坐月子。
坐月子對產婦的意義很多,尤其是作好產后調理可以恢復及預防損傷,并強化體質。女性一生中有3個可轉化體質的重要黃金期,而坐月子即是當中一個。
坐月子的好處多多
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坐月子是協助產婦順利度過人生轉折的關鍵時期。以中醫學的角度而言,傳統的坐月子是產后必須的養護之道,因為經過生產時的用力與出血、體力耗損,產婦會處于“血不足、氣亦虛”的狀態,大約需要6~8周的時間才能恢復到懷孕前的生理狀態。
所以,這段時間的調養正確與否,關系到未來日子身體是否健康。如果能抓住生產的機會調整體形,或治療生產之前的某些身體上的癥狀,按照正確的方法坐月子,好好地補充營養、充分休息,就能帶給媽媽未來幾十年的健康身體。
講求科學化的坐月子方法
在古代的坐月子里有許多禁忌,具體還包括像是不可探視產婦、不可外出、不可進廟、不能參與祭祀等等,這無非都是基于對產婦的一種隔離保護措施,為了保護產婦免于污染源,且提供一個不受干擾、可以完全臥床的靜養環境。用現在的醫學理論去看待,其實是非常有道理的。
雖然現代西醫理論贊同當時對產婦的隔離保護,不過,由于現今的醫學進步以及環境改善,月子禁忌的實行的方法已有適度的改良,主要目的都是避免產婦感染,能讓產婦多休養,都能有效恢復體能與健康。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