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孩子 2009-06-01 09:52:44
經濟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我國兒童的營養狀況有了較大的改善,尤其是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但無論在城市、還是在農村,微量營養素(即維生素和礦物質)缺乏也是值得關注的問題。常見的兒童營養性疾病包括:
營養不良
營養不良是由于攝入食物不足、不恰當,或食物吸收不良、不能充分吸收利用,或疾病影響等以致不能維持正常代謝,使人體處于半饑餓或饑餓狀態所引起的疾病。
在我國,嚴重的營養不良已不多見。但輕度的營養不良導致的低體重和生長發育遲緩在城市和在經濟欠發達的農村仍然存在。在城市,兒童的低體重和生長發育遲緩與不良飲食行為,尤其是挑食、偏食有關,解決的辦法是行為糾正。解決農村兒童低體重和生長發育遲緩的關鍵是關注貧窮地區兒童的食物供給,尤其是蛋白類食物,在經濟欠發達的地區,大豆或大豆制品是解決兒童蛋白質營養狀況最經濟、最有效的辦法。
缺鐵性貧血
缺鐵性貧血是一種全球范圍內的常見病,尤其在發展中國家,約有2/3的兒童缺鐵,其中1/3為缺鐵性貧血。兒童鐵缺乏的主要原因是飲食不當,尤其是完全缺乏動物性食物的膳食,這在經濟欠發達的地區較為普遍。這是因為植物食物中的鐵是難以吸收的3價鐵,加上植物性食物中存在植酸、磷酸等影響鐵吸收的因素。缺鐵影響兒童的生長發育、活動能力,免疫功能以及智力發育,一般測定方法發現的鐵缺乏是缺鐵性貧血。
嬰兒期缺鐵性貧血的預防包括:①孕婦應多食富含鐵的食物,如動物肝臟、血、瘦肉等,以攝入足夠的鐵,加上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以促進鐵的吸收,為嬰兒儲備足夠的鐵。②4~6月齡嬰兒添加鐵強化米粉或配方奶粉以及適量含鐵豐富的食物,如動物肝和血。幼兒及年長兒童合理安排膳食,每日攝入適量魚、瘦肉、肝、豬血等富含鐵和優質蛋白質的食物,含鐵豐富的雜糧、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
佝僂病
維生素D缺乏癥,是嬰幼兒較常見的營養缺乏癥,特征為鈣磷代謝失常及骨樣組織鈣化不良。重者可造成骨骼畸形,稱為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當維生素D缺乏而甲狀旁腺反應遲鈍,致使血游離鈣處于低水平,可引起神經肌肉興奮性增高,發生驚厥或肌肉痙攣,稱為佝僂病性手足搐搦癥。
人體對維生素D的需要主要依靠日光紫外線照射下皮膚內的合成,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僅局限于部分海魚的肝臟,因此,較少戶外活動的嬰幼兒易發生維生素D的缺乏。預防維生素D缺乏的主要措施是在嬰兒出生2周后就開始補充維生素D10微克(400iu),增加嬰幼兒的戶外活動。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