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09-04-03 14:37:44
下學期,又一批幼兒將開始他們的小學生活,很多父母開始為孩子入學后的學習而苦惱。為此,有近40年小教經驗的江蘇省特級教師、南京怡馨花園小學副校長范建國給面臨入學的小學生家長們上一堂“預備課”。
學校開幼小銜接課
范建國校長指出,一年級現象不僅體現在家長與孩子的壓力倍增上,帶班老師同樣要辛苦很多。“有30%的孩子入學后不適應小學生活,心理緊張,或是不同程度的厭學。”在范校長看來,都是從幼教到小教缺乏順暢的過渡所致。
因此,該校從今年3月起,就利用休息日,給所有已登記報名的“準新生”開設了免費的幼小銜接課程。
讓范校長感慨頗多的,是很多家長并不知道,從幼兒園到小學,對孩子來說意味著多大的挑戰。“這個時期的孩子面臨多個斷層。孩子眼中的老師,由保育、教育兼備的呵護照顧型,變成了以教育為主的要求引導型;學習的方式也由幼兒園的隨意玩,變成強制學習;而行為規范、各項制度的增多,也給孩子帶來壓力;加之入學后家長期望值的增大,無不對孩子造成壓力。”若在入學前忽視了準備工作,入學之初的新鮮感消失之后,孩子很容易由興奮而恐懼,形成困擾與學習障礙。
一堂課拆成三堂
那么家長如何有針對性地幫助孩子呢?范校長指出,孩子們亟需家長在日常教育中幫助建立規則意識,并促使孩子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上課專心聽講、不隨便講話,有事舉手……這些對新生來說,都是規則。家長們需要提前和孩子溝通,強化規則意識。”此外非常重要的是,家長們可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即回家后先完成作業再玩。
一堂課坐45分鐘,對六七歲的孩子來說很難集中精力。“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通常只能集中注意力15分鐘左右。后面即使坐在教室時,心思也不容易跟著老師。”范校長稱,該校一年級教師采取的方法,就是發現到15分鐘左右孩子開小差了,就讓大家都站起來,帶著他們跳跳動動,然后坐下。撐個15分鐘,又不行,再運動一下。但也有孩子,連15分鐘都坐不住的:“家長如在入學前就有了對孩子專注力的培養,將會使孩子在課堂學習的效率大大提高。”
父母的愛,請正確給予
家長的過度呵護,未必對孩子有利。教學過程中范校長發現,那些生活自理能力強的學生,學習上也更主動積極。“現在的文具越來越花哨,有時孩子玩一個鉛筆盒一堂課還不夠。”范校長認為,學習用品只須準備必要的,且越簡單越好。如此則減少了課堂干擾,也避免孩子攀比。
那如何引導孩子以積極美好的心態進入小學?范校長建議家長們可提前告訴子女,你馬上上小學了,要成為一名光榮的少先隊員,這是成長的標志。“如能在身邊親友中為他找一個學習方面的榜樣,將會更好地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范校長稱,當孩子帶著美好的期待進入小學,遇到困難時又能得到父母引導,就不會出現厭學現象了。
秦淮區學科教學帶頭人、高級教師陳駿指出,有四個方面直接影響著家庭教育的效果。其一,父母言傳有余身教不足。要求子女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其二是與孩子溝通的方式:給孩子表揚與鼓勵、相信他們可以戰勝困難的激勵式教育,其效果要比只提要求下命令或批評否定的打擊式教育要好得多。其三,是家庭成員之間的教育方式要保持一致,以免孩子無所適從。第四,就是一個規則建立之后,就要長期堅持。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