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山西青年報 作者:袁媛 2008-06-17 10:38:22
曹文軒的觀點是:現在書店里的書大部分都不適合給孩子看,與其看這樣的書,不如讓孩子們到外邊看云彩。孩子的閱讀應在家長的指導、監督下進行,閱讀有情調的書或者叫有文脈的書,只有30%的閱讀空間才能留給孩子自己選擇。
中小學缺乏審美教育
曹文軒堅持這樣的觀點,他說,目前中小學教育存在著非常嚴重的問題,最突出的問題就是教育維度的單一化,只有一個維度,就是知識教育,外掛了一個維度,叫“思想教育”。
曹文軒說:“一個完整的人,一個完善的人,一個完美的人,不是只有知識一個維度,還有其他的維度,比如說美,比如說情感,等等,這些維度與知識的、思想的維度是同等重要的。但是整個中小學教育,美和審美教育都沒有進入教育這個體系。”
當年蔡元培先生主管教育的時候曾經提出了“五大教育”,不僅僅是德智體三方面,另外還有兩條,一個叫時間觀教育,一個叫審美教育。但是這兩個教育都沒有維持下來,審美教育非常勉強地留在了口頭上,但是它最后慢慢就演變成了中學、小學的圖畫課、音樂課,把那個稱之為審美教育。曹文軒對此深感痛心:“其實蔡先生當年講的審美教育不是這個意思,他的意思就是說要求全國各個學科的老師都要貫穿審美教育的理念,講物理、化學的,講數學的,哪怕是教體育課的人,都應該貫徹審美教育的思路!
現在的教育喪失了“情調”
對于美的力量,曹文軒舉了一個例子。偉大的俄國作家托爾斯泰著名小說《戰爭與和平》,里面有一個畫面,男主人公受傷躺在床上,當時他是萬念俱灰,他的國家被占領了,他的愛情、事業、家庭全都被破滅了,這個時候他只有一個念頭,就是死。此時此刻,是什么東西,是什么力量拯救了他,讓他又獲得了活下去的勇氣呢?既不是祖國的概念,也不是民族的概念,更不是什么政治制度的概念,是俄羅斯的天空、森林、草原與河流,是莊子所講的“天地之大美”,是美的力量讓他獲得了重新活下去的勇氣。
與“美”相關聯的還有一個詞,叫“情調”。現在的中小學教育里面已經不存在“情調”這個詞了,最多就是老師有時候放在嘴邊說一說,但是沒有揉合到整個教育里面去。
看爛書,不如讓孩子們看云彩
那么怎樣才能培養美感和培養情調呢?曹文軒說,唯一的辦法就是讓孩子們多看一些好的文學作品。
曹文軒說,千萬不要以為小孩喜歡看書你就高興,如果你這樣以為,就進入了一個誤區。有一些書,與其看,不如不看,那對孩子的成長沒有用處,對孩子的寫作也沒有用處,而且這種書看得越多,孩子就越寫不好,因為那些書破壞了孩子的天然語感。
現在是一個圖書豐富到泛濫的時代,又是一個閱讀質量嚴重下滑的時代,圖書雖多,質量反而下降了。曹文軒說:“很多小孩看的書里面沒有風景描寫。可是風景描寫是寫作文最起碼的訓練。再說,人離得開風景嗎?離不開。人的性格,人今天的情緒離開風景是得不到徹底解釋的。我今天心情很好,難道與陽光,與晴朗的天空沒有關系嗎?我今天郁悶,與今天陰沉沉的天氣沒有關系嗎?書店里的書大部分都不適合給孩子看,包括專門給孩子寫的書。一些不負責任的作家為了迎合小孩,寫一些爛東西,孩子們看了唯一的效果就是哈哈一樂,淺薄一笑!
對此,曹文軒感到痛心:“現在很多書是沒有文脈的,孩子看了以后只會變傻,看得只會說哇,帥呆了,酷斃了。那么平凡的、不考究的語言,那么簡單的想象,能讓你的孩子看嗎?與其讓他看,不如讓他站在外面看看天空的云彩,看看外面的太陽,那些云彩和太陽反而能告訴你的孩子更多的道理!
讀有文脈的書
天下的書有兩種,一種是有文脈的,一種沒有文脈。要看就要看有文脈的書。
什么是文脈?曹文軒現身說法講了一個故事:我在五年級的時候,我的父親有一柜子書,里面有一套魯迅作品的單行本,我看得很上癮,到了初中的時候,已經達到了癡迷的程度。我是那個學校寫作文寫得最好的孩子,我曾經創造過一個奇跡,語文老師布置了一個作文題,本人一口氣寫了三大作文本,至今還是那個學校的一段佳話。我在寫作文的時候,覺得魯迅的精神、境界、品質,乃至魯迅說話的語調、口吻、腔調順著我的筆流淌到了我的作文本上。當時我當然不知道那叫什么,幾十年以后的今天我終于知道了,那個東西就叫“文脈”。
有文脈的書會告訴你什么是美,怎么欣賞美,也會讓你變成一個有情調,高品味的人。
在監督下進行閱讀
曹文軒認為,小孩的閱讀空間70%應該是由校方和家長來掌控,30%留給孩子自己選擇。一個作品如果只有小孩喜歡,那是絕對不可靠的,當小孩喜歡,大人也覺得寫得非常好的時候,這個作品才是好作品?墒切『⒛玫脑S多在他們看來覺得好玩的東西,大人看來是毫無趣味,因為吸引小孩太容易了,小孩的判斷能力是不可靠的,小孩的閱讀空間主要應該由大人來掌控。
另外家長要給孩子朗讀作品,這樣有助于淘汰、篩選作品。
附:講師檔案
曹文軒,江蘇鹽城人。中國少年寫作的積極倡導者、推動者。
1974年入北京大學中文系讀書,后留校任教。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北京大學教授,現當代文學博士生導師,當代文學教研室主任,兒童文學委員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魯迅文學院客座教授。
主要兒童文學作品:
《阿雛》《再見了,我的星星》
主要文學作品集:
《憂郁的田園》、《暮色籠罩下的祠堂》、《紅葫蘆》、《薔薇谷》、《少年》、《大水》、《追隨永恒》、《三角地》等。
主要學術性著作:
《中國八十年代文學現象研究》、《面對微妙》、《曹文軒文學論集》、《思維論———對文學的哲學解釋》等150篇。有作品翻譯為英、法、日、韓等文字。
主編的書:
《落日紅門——50年小說選》、《50年兒童文學選》、《國外文學導讀本》、《國外兒童文學導讀本》、《20世紀末中國文學作品選》、《新潮兒童文學叢書》、《現代名篇導讀》。[!--empirenews.page--]
曹文軒的作品大量被譯介到國外,《紅瓦》、《草房子》以及一些短篇小說分別翻譯為英、法、日、韓等文字。獲省部級以上學術獎、文學獎30余種。其中有宋慶齡文學獎金獎、冰心文學大獎、國家圖書獎、金雞獎最佳編劇獎、中國電影華表獎、德黑蘭國際電影節“金蝴蝶”獎、北京市文學藝術獎、中國臺灣中國時報年度開卷獎、“好書大家評”年度最佳小說獎等獎項。曹文軒于2004年獲得國際安徒生獎提名獎。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