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作者:初曉波 2008-05-06 12:58:08
孩子是初升的太陽,幼兒園里孩子的活力、老師的教育方式往往昭示著一個地區或國家的未來;而老人則是絢爛的夕陽,養老院里老人的生活狀況和精神風貌、基礎設施便利程度和為老人進行各項服務的針對性,往往體現出一個地區或者國家對自己歷史的態度。在GDP增長速度、就業率、物價指數等硬性指標之外,幼兒園和養老院這兩個地方是觀察一個地區或者國家發展程度的重要窗口。我們一衣帶水的鄰邦日本,在這兩個方面就做得非常好,能帶給我們很多啟示和思考。
日本普通幼兒園的設施雖然與我國大城市的某些高檔次幼兒園差不多,但在培養孩子自主性方面卻更勝一籌,有很多成功的經驗。在我們的印象里,日本人都非常注重集體觀念,做事整齊劃一,甚至有循規蹈矩的傾向。可實際上,至少在幼兒園里,事實并非如此。日本幼兒園里集體活動的時間遠遠少于自由活動的時間,不但孩子們可以根據興趣自愿結伴決定游戲的方式和內容,老師也會作為共同游戲的一員參與其中,除非安全等特殊原因,一般不會硬性規定或者干涉孩子的自由。從實際效果上講,老師可以借機從孩子的視角了解幼兒園設施和教育工作的不足,可以準確把握不同孩子的個性、特點和需要提醒的地方。有趣的是,很多在我們看來是禁忌的地方,在日本幼兒園里卻不會受到限制。例如夏天的噴泉下面就是很多孩子的樂園;玩得起勁的孩子跳進澆了水的沙坑也不會被斥責;自己端著盤子去盛飯、舀湯而不是背著手乖乖地等著老師送過來,等等。
家長的參與是日本幼兒教育的另外一個特點。老師和家長的聯系制度、成長日記、開家長會、家訪面談等在日本都非常成熟。父母對于幼兒園的參與還表現在正式的父母委員會組織上,在幼兒園特設的父母室里,父母之間可以相互溝通和參加培訓、協助幼兒園共同組織活動、開展地區內的交流等等。父母會要定期選出干事,來親身體驗和參與幼兒園的教學和各種交流活動。在這些過程中,孩子之間、師生之間、家長和孩子之間、老師和家長之間以及父母之間實現了全面的互動,在完成孩子培養的同時也實現了家長的繼續再教育。
社會的參與尤其值得我們學習。日本政府多次通過振興幼兒教育計劃,為未來一代培養提供物質基礎,但比政府參與更重要的是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參與并不是一句空話,看看日本各地的廁所,一般都設有給孩子更換尿布的可折疊躺板、設有為孩子準備的便池,這既是對孩子權利的尊重,更重要的是把培養孩子自主性落實到每一個細節。在對孩子進行知識教育的同時,還注重對孩子潛移默化的全方位培養。例如,危機意識的教育就非常成功。在幼兒園里會安排緊急災害發生時的應急演習,孩子們會熟練掌握各種避災自保的技巧。在東京的消防博物館,可以看到為孩子專門設計的大海嘯發生裝置,一個孩子不停搖動手柄后,透明水箱里的“波浪”由小到大,站在四周的孩子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海嘯的形成和危害;在神戶的抗災紀念館,也就是阪神淡路大地震紀念館中,專門有地震發生的模擬裝置,有專門為孩子耐心講解地震親身體驗的義務講解員,有聲光電技術綜合運用反映地震發生現場的環形影院。應該說,這些綜合教育將對孩子們一生產生重要影響。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65歲以上為老齡者,老齡人數超過總人口7%為老齡化社會,而超過14%為老齡社會。日本現在老齡人數占總人口比例已經達到20%,成為名副其實的老齡社會。隨著人均壽命的提高和出生率的下降,這種趨勢還在進一步深化,單身獨居老人數量1965年不足80萬戶,到2005年已經達到386萬戶,形成了嚴重的社會問題。2007年攝制的《巖松看日本》有一期專門介紹日本老年人的節目。其中對老年人的再就業、業余生活以及養老院都有非常直觀、詳細的介紹,特別是對養老院里的便利設施、護理人員,甚至包括為老人解悶用的機器人娃娃等都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對此,本文無需贅述,而是想集中介紹一些制度上可供中國借鑒的地方。
按照日本《老人福祉法》規定,為老人提供服務的機構大體分為兩種:老人福祉設施和收費老人之家。前者主要是由政府出頭,根據不同情況和老人不同的需要具體細分為老人日服務中心、老人短期入院設施、養護老人之家、特別養護老人之家、輕費老人之家、老人福祉中心、老人看護支援中心等等。而收費老人之家則是引入社會的資金和力量,經過都道府縣一級政府批準后由民間企業來經營,按照不同功能和形式又分為:帶有看護型、住宅型和健康型三種。這樣,國家和社會共同構建了一張嚴密的網絡,為老人們提供了盡可能多的選擇。換句話說,政府僅僅給國民提供年金和養老金是遠遠不夠的。
為了保證養老院的良性運轉和避免所謂“虐待老人”現象的出現,政府決定在老人服務機構自我檢查基礎上,引入更為客觀和公正的第三方評價體系。包括硬件上的建筑、設備、人員配置以及軟件上服務的質量、老人的評價等等。這些評價不是通過簡單的檢查、打分來達到警示督促的作用,而是在分析養老院現實的基礎上由專業機構提出更好的改善方法。目前日本全國范圍內基本上都已經實施了這種評價制度,東京都率先提出了三年一審核的思路,使養老制度不斷走向完善。
與日本相比,我國有自己的特殊國情,如人口基數比較大、地區發展程度存在差異等等,同時我們也有自己的一些優勢,如中國幼兒園中很少有日本所謂的“欺凌”現象,中國的家庭養老仍是非常重要的形式,老年人的心理滿足和幸福感相對比較高等等。但日本社會今天面臨的很多社會問題很可能就是我們未來發展會遇到的挑戰,認真研究,并未雨綢繆應是我們眼下的當務之急。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