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早期教育 作者:江蕖 2007-11-21 15:43:38
放學時,在幼兒園門口經常聽到家長問孩子一些類似的問題:“今天在幼兒園學了些什么?”“在幼兒園的表現(xiàn)怎么樣?”“今天有沒有得到小紅花?”但是孩子往往不回答。于是家長就怪孩子“上了幼兒園變得不會說了”,“在幼兒園不好好學習,回家什么也不會說”等等。殊不知,當家長對孩子老是提相同的問題或是提一些孩子不感興趣的問題時,是不能引起孩子交談興趣的,家長與孩子的談話自然就難以進行下去了。那么,家長如何使孩子愿意與自己談心呢?建議試試以下方法。
◆從興趣入手。家長從幼兒園接回孩子,不要急著問孩子“在幼兒園做了什么”或“學了什么”,可以與孩子談談幼兒園里有趣的事情,可以對孩子說:“告訴我,在幼兒園你最高興的事是什么?最不高興的事是什么?”還可以先與孩子玩一會兒或共同參與某項活動,在活動中與孩子分享快樂時光,等你與孩子交流的最好時機自然來到,孩子有了談話的興趣,他就會興奮地說出一串串他高興的事情來。
◆玩交談游戲。游戲始終是孩子的最愛。家長可以設計一些有針對性的互動式的談話游戲。比如,孩子某種類型的發(fā)音不到位,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在談話中選擇類似的字句讓孩子傾聽和回答;孩子好激動、有攻擊性行為或者不與人交往,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對生活或故事里其他孩子的類似行為做出判斷和糾正,并對孩子的正確反應做出積極的評價;當孩子在某個方面(如動手能力方面等)有明顯欠缺表現(xiàn)出不自信時,家長更應當在多途徑了解孩子在園的學習內容后,和孩子一起回憶、探討、嘗試、制作……還可以和孩子玩“你問我答”的游戲,與孩子一問一答或者與孩子交換角色,讓孩子充當老師,家長來做學生,由孩子模仿老師提出問題,家長回答問題。這種交互提問的方式和角色互換的方法既能夠避免孩子的緊張被動,又能夠促使孩子主動思考,是家長與孩子相互了解對方的好辦法。
◆注意交流方法。除了與孩子談他感興趣的事情,還要注意通過談話了解孩子的行為和心理情況,有意識地促進孩子的語言和身心的健康發(fā)展。但從成人的角度對孩子進行探聽式的自上而下的詢問,是很容易引起孩子逆反心理的,因此與孩子談話尤其要注意方法。比如在輔導孩子折紙、小制作、繪畫時,不要簡單地教會孩子怎樣做,或者直接指責孩子,而應該讓孩子說說可以怎樣制作,需要準備哪些材料,然后巧妙地引導孩子說出心里話或你想要了解的情況。
◆做忠實聽眾。孩子向你敞開心扉的程度取決于成人傾聽孩子談話的態(tài)度。家長與孩子談話時要全身心地投入,將自己放在與孩子平等的地位,對孩子的喜怒哀樂要表示理解,不要將成人的感受強加于孩子,也不要經常用提問和評價打斷孩子的談話,如果時間不足,可以和孩子約一個時間,下次再談。要注意通過談話了解孩子、孩子的朋友、孩子的集體以及孩子的情緒、心理狀態(tài)和內心的期待等等,這些是成人通過迫切詢問得不到結果,而對孩子成長又十分重要的東西。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