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青年報 2006-05-16 23:39:55
本報記者報道讀者張先生的女兒今年面臨小學升初中,最近他正奔走于海淀區各個中學,想讓孩子上一個英語實驗班。他在向學校咨詢的過程中發現,一些學校外語實驗班的招生條件里,仍然用是否有“少兒劍橋英語”或者公共英語等級證書當做篩選學生的參考,張先生很納悶兒:“今年‘小升初’的政策不是不允許用證書當門檻了嗎?學校這不是‘頂風作案’嗎?”
■外語實驗班有證者優先
張先生說,現在他和孩子都在為沒有“公共英語一級”證書而發愁。他選中的學校都表示要“劍橋英語三級”、“公共英語一級”,而他的孩子剛剛參加公共英語考試,還沒有結果,和其他“兩證”齊全的孩子一比,自己的孩子就顯得“硬件”差了一截兒,原本對英語非常有興趣的女兒也因此感覺很灰心。
按照張先生的說法,記者打開了海淀區招生考試中心的網站,看到海淀區有27所中學設立了外語實驗班。其中,約有一半的學校在報名條件里涉及對各種證書的要求―――“擁有劍橋三級”、“劍橋二級及以上水平的學生”,“報名時攜帶英語及其他獲獎證書”。有的學校安排每周定期對報名學生進行數學和外語的考試。
記者以家長身份隨機咨詢了5所學校,負責解答問題的老師并沒有直接說英語證書是硬指標,但是均表示對有英語等級證書的孩子“優先考慮”。個別老師說:“如果沒有‘公共一級’證書,只能讓孩子先過來看看,當然,綜合素質也很重要。”還有老師解釋:“要證也很正常,就像大本大專文憑一樣,沒有證怎么證明學生能力?”
■區教委明確規定不得“證書錄缺
學校“看證書”的做法是否符合政策規定?記者對照不久前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公布的《關于2006年小學、初中入學工作的意見》發現,《意見》明確提出,“就讀經教育行政部門批準的外語實驗校(班)不能組織書面考試”。北京市教委相關領導也曾表示,“初中學校不能以社會各種考級證書和學科競賽成績為錄取學生的參考”。北京市教委的規定在《2006年海淀區小學畢業生升入初中工作實施意見》中也有所體現,如“初中入學工作繼續堅持免試就近入學原則”,“任何學校不能通過文化課考試錄取新生”。
■家長呼吁監督政策落實
讓張先生不能理解的是,教委明明有很清楚的規定,為什么落實到每個學校的時候,還是不能貫徹好。他最后對記者說:“今年的政策是不再用證書衡量孩子水平,剛聽到這些政策的時候,我認識的很多家長和孩子都非常高興,覺得減輕了負擔。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雖然北京市教委、海淀區教委都有相關的規定,但是學校仍然在繼續以前的招生方式,好政策沒有徹底落實。那么落實的如何應該由誰來管管呢?”
相關鏈接
數學實驗班招生未“剎車”
記者進一步從多個區縣小學入初中辦法中發現,前一階段市教委公布小學入初中政策中被判了“死刑”的數學實驗班也復活了。比如西城區的《小學入初中辦法》中就有“試辦數學、學科學法指導班的學校招生計劃及招生辦法”,北京35中、三帆中學等都公布了各自的招生計劃。另外還多了科技、教學改革等其他實驗班,報名的門檻異常高,都要求學生是市級三好學生、科技創新大賽獲獎或在某一方面有突出成績等。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