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作者:@佚名 2017-10-17 21:12:47
幼教網整理了關于幼兒軍事科學《環境控制論》,希望對幼兒學習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952年12月5日,英國倫敦上空突然濃煙滾滾,黑霧彌漫,天昏地暗。許多居民感到胸悶氣急、喉痛咳嗽,嘔吐不止,在幾天之內就有4000余人死亡。緊接著,整個英國大霧籠罩,氣溫逆轉,又造成了數千人死亡。人們恐怖地稱之為“殺人的煙霧”。這是怎么回事呢?
1961年1月,美國得克薩斯州科羅里達河下游,突然出現了大量的死魚,10千米,50千米,一直擴散到300多千米的河面上。據統計,當地所有的27種魚類全部死亡,連重達30多千克的藍貓魚也未能幸免。是誰殺死了這么多的河魚呢?
1953年開始,日本九洲的水俁縣出現了一種奇怪的病人,耳聾眼瞎,四肢麻木,精神亢奮,一會兒酣睡如泥,一會兒又興奮異常,身體漸漸彎曲,最后慘痛呼叫而死。到1972年,全鎮有180多人患了這種“水俁病”。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現代社會中發生的諸如此類的致命災害,引起了世界各國人民和科學家的密切關注。美國海洋生物學家卡遜女士經過詳細調查研究,于1962年寫成了近代環境污染對生態的嚴重影響,喚起了人們對古老生態學的興趣,被人們譽為開創了一個新的“生態學時代”。卡遜在書中通過大量駭人聽聞的材料表明,人類如果破壞了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系統,必然會遭到自然界的嚴重報復。她的呼吁,立刻得到了各國科學家的熱烈響應。通過對生態和環境污染的系統研究,許多謎團被解開了。比如上面提到的英國倫敦煙霧事件,原來是英國大多數居民家的取暖燒煤排氣中,含有三氧化二鐵成分,能促進空氣中的二氧化硫氧化,生成液態酸沫,附著在煙塵上或凝聚在霧核中,進入人的呼吸系統,使人突然發病,并加速慢性病患者的死亡。美國科羅里達河的死魚事件,則是一家生產農藥的工廠長期排放污水的惡果。日本的水俁病,也是因為該河流上游有個工廠排放含汞廢水而釀成的災難。
大量事實說明,人作用于環境,環境也反作用于人。隨著現代工農業生產的發展,生態環境的污染程度日益加劇,嚴重影響著人類社會的發展速度、動植物的正常生存,這不僅關系到當代人們的身體健康,而且關系到子孫后代的繁衍昌盛。污染控制和環境保護無疑已成為世界各國政府刻不容緩的重要任務,“保護環境,造福人類,功在當代,利有千秋”的思想,已為世人普遍接受,環境控制論正是在這一浪高過一浪的呼聲中誕生了。
顧名思義,環境控制論是專門研究生態環境的質量變化、污染控制與處理、環境保護與優化的科學原理及技術措施的一門科學,其范圍涉及到地球生物圈(包括大氣、海洋、湖泊、河流、土壤等)和人類生產活動的各個領域。它以生態學和地球化學為基礎,以控制論、現代控制理論和大系統理論的思想方法為工具,并利用化學、生物學、物理學、醫學和工程技術知識研究環境綜合治理和優化,是一門多學科交叉和綜合的邊緣性學科。環境控制論的出現,人類自覺運用科學手段來研究和保護環境,是社會文明的一大進步,是現代科學向深度和廣度進軍的一個重要標志。
環境控制論首先面臨的是環境污染問題。所謂環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為的或自然的因素,使環境中原來的組成元素或狀態發生了變化,擾亂并破壞了生態系統與人們的正常生活條件,致使人類生存的環境惡化;或者污染物質進入生態系統,沿著食物鏈(比如說“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吃稀泥”(藻類))轉移、循環和聚集,最后進入人體,危害人體的身體鍵康。現代社會中環境污染的主要來源如下圖所示。
面對如此眾多和復雜的污染源,要做到環境綜合治理和優化,首先應利用控制論的黑箱方法(即系統辯識方法),建立環境系統的動態數學模型,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環境保護的有效措施。由于電子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要做到這一點并非難事,特別是計算機的仿真技術,更為我們分析和模擬環境系統提供了有效手段。
利用系統分析方法研究環境自凈能力,是環境控制論的另一項重要內容。我們知道,自然環境對污染物質都有一定的凈化能力。比如,污染物質進入河流,會慢慢稀釋,然后在光合和微生物的作用下氧化、分解、還原、沉淀,水質會逐漸恢復常態。進入土壤的污染物質,同樣會在土壤中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還原。這些都是自然界生態系統內部反饋控制作用的結果,當然這種反饋控制實現系統動態平衡的作用是有限的。因此我們應認真摸索自然界對不同污染物質的不同凈化能力,掌握它們的規律,據此制定污染控制和環境保護的有效措施。
隨著現代經濟向縱深發展,環境科學的重要性也日益顯著。可以預見,在未來的歷史長河中,環境問題仍將伴隨著我們,困擾著我們,使我們不得不在發展生產與保護環境二者之間不斷的進行平衡和調整,以使脆弱的生態系統不至于受到嚴重破壞。為了保證人類社會和經濟的健康發展,我們就必須從根本上摸清地球上各種生態、環境系統的內部變化規律,掌握其發展趨勢,提出合理開發和保護生態環境系統的最優方案。誠然,環境控制論還只是一門尚未完善的學科,仍有許多領域是一片未知的海洋,需要我們用全部的智慧去探索和研究。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