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6-07-25 12:22:12
3.理解感受音樂的內容(共有四個步驟)
小魚真快樂,游來游去,吐著泡泡,這會真是有點累了,休息一下吧。
1)教師引導幼兒欣賞歌曲旋律。(幼兒自由的想象)
請幼兒說說:音樂給你什么感覺?你聽到的小魚在干什么?為什么?還有誰呢?
讓幼兒說說音樂的特質:如舒緩、平靜、溫柔、搖籃曲的感覺等等。
此環節是激發幼兒的想象力,讓幼兒充分的表達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
2)結合課件播放歌曲
讓我們悄悄的來看看吧?(視聽結合的方法幫助幼兒理解)
讓幼兒直觀的感受音樂的內容和曲風,和自己的猜想進行比較。
3)師生共同完成曲譜
此時教師通過提問歌曲的內容,幫助幼兒進一步的理解歌詞,并一起用直觀、鮮明的圖譜表現出音樂的節奏和歌詞內容。
4)配合圖譜、課件完整感受音樂的美。
此環節可以讓幼兒感受一個更清晰的音樂形象,從而更深刻地理解作品。
4.創編動作
"讓我們也變成美麗的小魚,到池塘里游一游吧!看看,誰是最可愛的小魚。"
重點引導孩子創編小魚游的動作、以及睡著時的樣子。
及時給大膽創新的孩子以激勵,教師通過引導語幫助孩子創編出動作:如"小魚吐泡泡了、小魚擺尾巴了等等。
這一環節我創設了一個自由寬松的體驗環境,將幼兒生活中的經驗遷移到游戲中,進一步提升了幼兒對音樂的表現性。根據需要,教師還可以給幼兒提供絲巾等物品,更好的表現小魚形象。
5、活動延伸:
池塘音樂會開始了,請池塘里的動物們跳起來吧。
這一環節的設計將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推向高潮,通過自己選擇魚的形象以及歡快的音樂旋律,把自己對音樂的感受全部釋放出來,從而使活動達到高潮,在烘托課堂氣氛的基礎上,達到了一個大家共同分享活動快樂的目的。
六、說特色
本次活動設計我主要采用視、聽、動相結合的方法:
1.從聽入手。音樂是傾聽的藝術,要想獲得良好的音樂欣賞效果,注意力是先決條件,只有認真的去傾聽才能正確的感知作品的旋律、節奏、速度和表達的思想內容,因此在這一點上,我創設了游戲的情景讓孩子集中注意力去傾聽。
2.從視入手。利用生動的課件,直觀形象的圖譜、幫助幼兒理解音樂的結構和內容,讓幼兒目有所見、耳有所聞,在不知不覺中帶著喜悅、好奇之心進入作品的美好境界之中。
3.從動入手。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模仿創編動作,能加深幼兒對音樂作品的印象,激發幼兒的想象力,使音樂內容更具體化、形象化。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