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 2009-06-20 01:14:03
近年來,我國嬰幼兒身體的各項發育指標都有明顯的提高。過去的兒童常見疾病\x{2014}\x{2014}沙眼、蛔蟲、缺鐵性貧血,基本上被消滅。可是一到秋冬季,不少幼兒園經常出現一個孩子感冒迅速傳染一大片的現象。幼兒抵抗疾病的能力不足,肺活量下降,一些孩子稍微運動一下就累得不行了。據有關調查顯示,現階段幼兒的速度、耐力、靈敏度、協調力等多項體能素質都達不到規定標準。這不得不讓人深思:為什么生活水平提高、營養豐富了,孩子長高長胖了,他們的體能卻呈下降趨勢,原因何在呢?我們不妨來看看這樣幾個鏡頭:鏡頭之一:小胖冬冬是三代單傳。從他一出生,全家人就當寶貝尖供著,走到哪兒都有大人跟著。三四歲的孩子正是淘氣、愛活動的時候,可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總看著他寸步不離。跑跳容易出汗,別累著;踢球容易傷胳膊傷腿,別出意外;滑梯、攀登架容易摔著,太危險不能玩。于是,冬冬只能在家人的羽翼下,做點輕微的活動。鏡頭之二:欣欣先天體弱多病,出生不久就住過好幾次醫院。爸爸媽媽對她的政策是保守療法,成天不讓出門,躲在房間里,避免與外界接觸,害怕病毒、細菌傳染病對她的傷害。為她準備的玩具也是乖乖女玩的洋娃娃、毛毛兔等。在這樣與世隔絕的環境里,欣欣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力量,什么是運動,她也無需運動,一切生活都是父母安排好的。鏡頭之三:好動的峰峰3歲時,曾摔跤磕掉了牙。父母擔心他再出現什么閃失,從此限制他出門,任其在家怎么玩都行。開始峰峰不習慣,房間里有什么可玩的,只能拿玩具槍比比劃劃,既不能跑又不能跳。時間一長,他也就順其自然了,反正出不去,看電視玩電腦游戲也很自在。父母正高興他收收野性,免得闖禍。或許這只是幾個特殊例子,從中還是能看出目前幼兒體能為什么會下降的原因。此外,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是,有的家長認為自家的寶寶身體很壯實,沒必要再搞什么體能鍛煉;有的家長說,寶寶現在整天在家就動個不停,運動量早就夠了。實際上,他們和前面例子中的家長一樣都陷入了誤區。孩子身體自然的生長及好動的行為,是不能取代戶外體育運動的,尤其像奔跑、跳躍、攀爬、騎車等大運動量的活動,能夠發展大肌肉的力量和增強身體的協調性,是幼兒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因此,必須向家長普及幼兒體能鍛煉的知識,糾正父母認為給孩子吃好,長胖長高,不生病,就是身體健康的糊涂認識,切實地加強對體能訓練的重視,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