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6-15 13:50:34
月經周期正常,經量明顯少于既往,經期不足2天,甚或點滴即凈者,稱“月經過少”,亦稱“經水澀少”,“經量過少”。本病相當于西醫學性腺功能低下、子宮內膜結核、炎癥或刮宮過深等引起的月經過少。月經過少伴月經后期者,可發展為閉經。
病因病機
主要機理為精虧血少,沖任氣血不足,或寒凝瘀阻,沖任氣血不暢,血海滿溢不多而致。常見的分型有腎虛、血虛、血寒和血瘀。
1.腎虛
先天稟賦不足,或房勞久病,損傷腎氣,或屢次墮胎,傷精耗氣,腎精虧損,腎氣不足,沖任虧虛,血海滿溢不多,遂致月經量少。
2.血虛
數傷于血,大病久病,營血虧虛,或飲食勞倦,思慮過度,損傷脾氣,脾虛化源不足,沖任氣血虧虛,血海滿溢不多,致經行量少。
3.血寒
經期產后,感受寒邪,或過食生冷,寒邪伏于沖任,血為寒滯,運行不暢,血海滿溢不多,致經行量少。
4.血瘀
經期產后,余血未凈之際,七情內傷,氣滯血瘀,或感受邪氣,邪與血結,瘀滯沖任,氣血運行不暢,血海滿溢不多,致經行量少。
中醫分型與治法
以經量的明顯減少而周期正常為辨證要點,也可伴有經期縮短。治療須分辨虛實,虛證者重在補腎益精,或補血益氣以滋經血之源;實證者重在溫經行滯,或祛瘀行血以通調沖任。
1.腎虛型
主要證候:經來量少,不日即凈,或點滴即止,血色淡黯,質稀,腰酸腿軟,頭暈耳鳴,小便頻數,舌淡,苔薄,脈沉細。
治法:補腎益精,養血調經。
2.血虛型
主要證候:經來量少,不日即凈,或點滴即止,經色淡紅,質稀,頭暈眼花,心悸失眠,皮膚不潤,面色萎黃,舌淡,苔薄,脈細無力。
治法:補血益氣調經。
3.血寒型
主要證候:經行量少,色黯紅,小腹冷痛,得熱痛減,畏寒肢冷,面色青白,舌黯,苔白,脈沉緊。
治法:溫經散寒,活血調經。
4.血瘀型
主要證候:經行澀少,色紫黑有塊,小腹刺痛拒按,血塊下后痛減,或胸脅脹痛,舌紫黯,或有瘀斑紫點,脈澀有力。
治法:活血化瘀,理氣調經。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