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京中醫醫院主任醫師王應麟介紹,小兒拉肚子是一種消化道綜合征,雖然一年四季都會發生,但尤以夏秋季節最為多發。3月至8月的腹瀉以細菌性消化道內感染造成的腸炎、痢疾為多,而8至12月份則是以病毒性消化道感染
2009-06-17
(一)個人預防措施1.飯前便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給兒童洗手,勤洗澡,要喝白開水,不要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觸患病兒童;2.看護人接觸兒童前、替幼童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處理污物;3.嬰幼兒使
2009-06-17
嬰幼兒如有不適請及時就醫針對省內外發生的手足口病病例,區衛生部門提醒,家長要注意嬰幼兒的身體狀況,發現異常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據了解,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已成立了手足口病疫情預防
2009-06-17
頭圍頭圍是反映頭部生長發育情況的重要指標。測量頭圍時應以卷尺取自眉弓上方最突出處經頭后面最凸起處(枕后隆起處)繞頭一周的長度。頭部的發育與體重、身高相似,年齡越小,發育越快。出生時頭圍約34厘米,前半年增
2009-06-17
小貓從出生就是滿身的濕疹。特別是滿月后,天氣熱,身體又胖,肉肉多皺折深,可把小貓苦壞了,糜爛,流黃水,到醫院里給開了藥膏,摸上去好得很快,可再長起來會更嚴重,嚴重了又抹得更多,形成了惡性循環,現在才知
2009-06-17
正常孩子的舌苔應該是弊而濕潤,干濕適中,不滑不燥。如果舌苔出現以下幾種常見的情況,父母就要注意了。孩子如果沒有舌苔,家長一定要引起重視了,此時您的孩子可能抵抗力較差,體質不好。醫學上把這種沒有舌苔或舌
2009-06-17
手足口病系腸道傳染病,以柯薩奇病毒、埃克病毒及腸道病毒感染為主,多通過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觸傳播。主要表現是孩子手、足、口腔黏膜出現皰疹,并且發熱或不發熱,可伴有咳嗽、拒食拒乳、哭鬧不安、煩躁便秘等
2009-06-17
嬰兒痙攣癥好發于3-7個月的嬰兒,它的病因可能與產傷、新生兒窒息、病毒性腦炎、宮內感染、先天性弓形體并先天性腦發育畸形和某些代謝性疾病有關。嬰兒痙攣癥實際是嬰兒時期一種特殊類型的癲癇,除全身抽筋外,更為
2009-06-17
腸道病毒EV71并不是什么怪病,它是一種常見的兒童傳染病,全年都可能發生,每年4~9月為多發期。腸道病毒EV71感染主要通過唾液、皰疹液、糞便污染的物品密切接觸傳播,兒童和成人都可能感染,5歲以下兒童多發。感染病
2009-06-17
其實腸道病毒EV71并不可怕,只要積極預防,及時治療,很多患兒可很快恢復健康的。腸道病毒EV71感染疾病一年四季都可發生,常見于49月份。傳播方式主要有:人群密切接觸是重要的傳播方式,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
2009-06-17
近年來,哈市兒童醫院病房每年都要收治哮喘患兒300余人次,還有很多哮喘患兒在門診接受治療。據該院呼吸內科主任孫珺介紹,支氣管哮喘簡稱哮喘,是一種常見的肺部慢性非特異性炎癥性疾病,可發生在嬰幼兒、兒童、成
2009-06-17
專家解讀楊志敏(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5年前抗擊非典初期,很多西醫專家堅決不讓中醫參與治療,但后來世界衛生組織也承認,廣東等地中醫介入療效明顯。與非典、禽流感不同,手足口病只是一種常見的小兒傳染病,目前
2009-06-17
腸道病毒EV71型感染臨床表現多樣是其特點,從無癥狀的隱性感染,普通手足口病和咽峽炎等輕癥病例,到神經源性肺水腫和呼吸衰竭等重癥患兒,甚至死亡。要診斷腸道病毒EV71型感染目前主要依賴病毒核酸檢測和病毒分離培
2009-06-17
俗話說:魚生火,肉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中醫認為,魚、蟹、蝦和肥肉等葷腥、油膩食物,可助濕生痰,引起過敏反應,加重病情。這些食物應減少食用。咳嗽伴有發熱時,應注意給孩子補充水分。根據不同季節,選擇白開
2009-06-17
一、消毒隔離首先應將患兒與健康兒隔離。患兒應留在家中,直到熱度、皮疹消退及水泡結痂。一般需隔離2周。患兒用過的玩具、餐具或其他用品應徹底消毒。一般常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及煮沸消毒。不宜蒸煮或浸泡的物品可
2009-06-17
一、多開窗通風預防小兒手足口病,必須注意環境和個人衛生,交談宜保持一米以上的安全距離,注意居室整潔衛生,幼兒園及家里要經常開窗通風。多開窗通風可減少空氣中懸浮的病毒粒子,使室內病毒達不到可令孩子得病的
2009-06-17
因此,對百日咳的早期診斷非常重要。那么,怎樣才能做到早期診斷百日咳呢?從前面我們已經了解到,百日咳的病程通常歷時潛伏期、炎癥期、痙咳期、恢復期,當典型的痙咳出現,診斷并不困難。那么,在痙咳前期就對百日
2009-06-17
虛汗體質差的孩子常會出虛汗,無論白天活動或晚間睡眠都能汗濕粘衣。此時應注意為孩子增加營養,增強他的體質。另外,可服用下面的方劑:白天出汗者,用黃芪、白術、防風各90克,碾成細末,每次用開水送服6克,早晚
2009-06-17
該院急診科主任、副主任醫師羅會玉介紹說,近日受天氣影響,加上受涼等原因,孩子很容易感染病毒,患兒以三歲以下兒童居多,主要是呼吸道感染、肺炎、氣管炎。看急診的多是幾個月的嬰幼兒,癥狀表現為高燒不退。另外
2009-06-17
完善人體免疫是根本之道記者日前從山東省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了解到,EV71病毒感染主要導致手足口病和病毒性咽峽炎。此種腸道傳染病的感染渠道很普遍,兒童和成人都可能感染,5歲以下兒童多發。很多成人因為自身免疫
2009-06-17
手足口病的傳播方式該病傳播方式多樣,以通過人群密切接觸傳播為主。病毒可通過唾液、皰疹液、糞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內衣等引起間接接觸傳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
2009-06-17
對于百日咳患兒應及早選用抗生素,以清除鼻咽部的百日咳桿菌。如紅霉素每日每公斤體重50100毫克,分2次肌內注射;也可酌情使用復方新諾明或增效聯磺片,每次半片,日服2次。以上抗生素應連續應用710天。如使用某一種
2009-06-17
我們知道,人體攝入的食物和其他物質,經胃腸道消化和分解后,有用的部分被吸收,無用的殘渣由糞便排出。正常人每天攝入的飲食和從各種消化腺(如唾液腺、胰腺等)及胃腸粘膜上皮細胞分泌到消化道的消化液和水分,總量
2009-06-17
百日咳桿菌不易在外環境中生存,僅能在上呼吸道粘膜中生長繁殖,隨同飛沫進行傳播,所以,百日咳的傳播途徑主要通過咳嗽時飛沫傳播,在病人周圍約2m以內都有吸入病菌的可能。百日咳桿菌在體外很快死亡,所以,很少通
2009-06-17
患腳氣病的小兒腳部略有浮腫,用手指壓迫時,即出現一個凹陷,壓力解除后,此凹陷還不能立即消失。這種病實際上是維生素B1缺乏引起的,因此,又稱維生素B1缺乏癥。此病多發生在三至六個月吃母乳的嬰兒身上。如果母乳
2009-06-17
急咳,先抗病毒還是先抗菌孩子咳嗽的病程達2個星期左右,一般不超過3個星期,屬于急性咳嗽,多數是由細菌、病毒感染引起的。由于急性咳嗽多屬于感染性咳嗽,所以往往孩子吐出的是黃色膿痰。據臨床統計,呼吸道感染引
2009-06-17
根據我國飲食習慣特點及現實條件,解放軍三0二醫院采用一種簡易可行的飲食配方,效果較好。調整飲食的具體作法是:首先禁食8小時左右,靜脈補液,然后給服脫脂奶、米湯、糕干粉配方飲食,從小量至足量,從低濃度至高
2009-06-17
1、風寒咳嗽:特點是咳嗽,咽癢,咳痰清稀,鼻塞疏清涕等,治療宜宣肺散寒止咳。(1)紫蘇粥:紫蘇葉10克,粳米50克,生姜3片,大棗3枚。先用粳米煮粥,粥將熟時加入蘇葉、生姜、大棗,趁熱服用。(2)蔥白粥:大米50克
2009-06-17
及時增減衣被許多父母認為,孩子肯定比大人怕冷,他們往往不分季節,不分室內室外,將孩子捂得過厚,包得過嚴,不讓孩子受一點寒氣,其結果是造成機體調節能力差,抵抗力低下。調節室溫孩子咳嗽往往伴有發熱,而室溫
2009-06-17
(1)發病原因感染因素①腸道內感染:進食由細菌、病毒或真菌污染過的食物引起。人工喂養兒發病率較高。有的患兒因大量濫用廣譜抗菌素引起腸道菌群失調而致嚴重腹瀉。②腸道外感染:嬰幼兒患呼吸道感染、中耳炎、泌尿
2009-06-17
手足口病傳播途徑多,嬰幼兒和兒童普遍易感。做好兒童個人、家庭和托幼機構的衛生是預防本病感染的關鍵。(一)個人預防措施1.飯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給兒童洗手,不要讓兒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觸
2009-06-17
(一)在手足口病高發季節,各省疾控中心要組織開展對手足口病病例的實驗室監測。發生本病流行的省份每周至少采集5-10例患者的標本進行檢測。標本采集和保存技術要求和標本送檢單見附件1和附件2。標本檢測方法見附件3
2009-06-17
主治:小兒蛔蟲并鉤蟲病,以及該病引起的惡心嘔吐,腹痛。食醋功能:安蛔止痛,驅蟲。主治:小兒蛔蟲查腹痛。處方:食醋、生姜、制作:生姜100克洗凈,切絲,放入250毫升米醋中,置罐中密封7日后即可。服法:每日早
2009-06-17
08版手足口病預防控制指南正確的洗手方法是個人良好衛生習慣重要內容之一,能有效的防止腸道病毒的傳播。在與患者接觸后,觸摸眼、口、鼻前,打噴嚏或咳嗽后,如廁后,帶口罩前及摘口罩后,接觸公共設施如扶手、門柄
2009-06-17
因為纖維素能夠吸收水分,增加糞便的容積,促進腸蠕動,縮短了腸內容物通過腸道的時間,從而使大便保持通暢。因此如果食物中缺乏膳食纖維會導致便秘的發生。總結:膳食纖維素能夠吸收水分,增加糞便的容積,促進腸蠕
2009-06-17
如果新生兒或小嬰兒出現大便次數增多或大便有不消化的奶塊等,但臨床一般情況好,生長發育不受影響,多半是單純性的消化不良,建議可選擇調整飲食等處理,必要時可找兒科醫生咨詢。如果腹瀉為粘凍血便伴發熱、腹痛,
2009-06-17
廣告合作 - 營銷合作 - 網站地圖 - 服務條款 - 誠聘英才 - 問題反饋 - 手機版
京ICP備09042963號-17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0155號
幼教網版權所有Copyright©2005-2017 www.jiliw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