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7-12 16:36:11
3.2自主探究教學方式
為幼兒解決一些教學過程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是整個探究教學的中心環節。如何自主探究教學方式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3.2.1對傳統教學內容輸入新鮮的血液
使幼兒了解到數學的適用性,讓幼兒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我們在教材上增加以鐘表與時間、旅行線路、價格與購物、生活用品的面積、體積等為內容的教學內容,進行教學活動。另外,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是所有數學活動中的核心部分。解決問題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之后的最重要的一個環節。通過問題解決,使幼兒體驗到數學實用價值。在大班數學活動《認識人民幣》一課中,我們創設了小商店這樣一個情境,提供了玩具汽車、各類學具、故事書等作為商品,并分別標上1元、2元、5元不等的價格。為每位幼兒準備了1元、2元、5元的錢幣,引導幼兒學習加法:花5元錢買商品,你可以怎樣買?每樣商品的價格分別是多少?這樣的問題會讓幼兒采用嘗試的策略,通過實際操作,發現不同的組合方式,如:1+1+1+1+1+1=1+1+1+2=5、1+2+2=5。幼兒在提問、思考、討論和探索中成功地解決問題,使他們獲得自信,培養了他們的探究積極性。
3.2.2提供適宜的探究材料
幼兒總是通過動手觸摸等手段來達到滿足好奇心的目的。探究型幼兒數學教育活動需要適宜的材料。為此,我們要注重選擇能引發幼兒興趣的具有多方面聯系的材料,以便幼兒通過多種途徑進行探究,親歷探究過程并發現規律。大班數學活動《學習測量》的教學目標是學習目測和自然測量的方法,初步感知同樣的距離,使用的測量工具不同,測量的數量也不同,訓練思維的相對性。我們為幼兒提供了長短不一的繩子、玩具棒、竹竿、直尺、三角尺等工具讓幼兒自選,自定測量對象:課桌、門、窗、柜子、小朋友的身高等,將測量結果以表格的形式進行記錄。通過分析比較,最終獲得結論。
3.2.3多樣化的探究方法
我們將探究式教學方法歸納為ABC三種形式:A.問題—操作—發現、結論。B.問題—猜想—論證—結論—評估與交流。C.提供舊知—聯想遷移—驗證結論。我們以大班數學活動《交集分類》為例,在此活動中,我們采用了探究式教學方法A。由于“交集分類”是很抽象的概念,學習重點在于理解兩個集合相交部分的含義。我們從男孩女孩最喜歡的玩具作為載體,請幼兒分別選擇自己最喜歡的玩具圖片放入兩個不同顏色的圓圈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發現,男孩女孩會有一些共同喜歡的玩具,如何為這些共有的玩具造一個新家,而這個新家必須同時具備兩個條件:既是男孩喜歡的玩具的家,又是女孩喜歡的玩具的家。
3.3加強交流,深入反思
數學教學中的交流,包括師生交流、生生交流以及有學生與社會之間的交流。第一,將小朋友分成若干小組,進行小組交流。在小組交流過程中,教師問:你如何評價他人的探究成果?這樣的問題方式,不但豐富教師開展幼兒活動的經驗,加深對教學活動中存在問題的理解,而且促進了幼兒學會欣賞、接納他人,形成健全的人格。第二,自我反思。幼兒可對自己的探究過程進行思考:我是如何進行探究的?有什么不足的地方?有哪些收獲和體會?還有哪些疑惑?通過這樣的反省,有利于幼兒深刻認識自己所經歷的各個過程和步驟,提高以后再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4.結語
總而言之,在幼兒園數學教育教學中,所采用的探究式教學方式,著重培養幼兒的推理和解題的能力,并不是單純讓幼兒獲得一道題的正確答案。對幼兒用多種方法證明他們的答案、思考過程以及推測的結果的這種行為進行鼓勵,樹立幼兒獨立思考的信心,從而培養幼兒的綜合思維能力,有效解決教學過程中所遇到的難題,提高幼兒的自主學習能力。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