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7-12 16:34:31
二、注重幼兒素質的全面提高
《綱要》中明確提出了數學教育的四個方面的目標:(1 )教幼兒掌握一些初淺的數學知識;(2)培養幼 兒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3)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4 )培養幼兒正確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要通 過數學教育激發幼兒的興趣和求知欲,發展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訓練幼兒做事認真、細致, 具有主動性、條理性、堅持性和創造性,教育幼兒勇于克服困難,培養幼兒學習的毅力和自信心,為幼兒今后 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師在對幼兒進行數學教育時,要把這些目標滲透到教學活動中,多從培養幼兒的邏 輯思維能力、學習興趣及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幾方面考慮,既讓幼兒學到知識,又促進其整體素質的全 面提高。
三、增強操作材料的趣味性
教師要掌握幼兒的心理特點,哪一年齡段的幼兒喜歡用什么樣的操作材料,某一活動該采用什么樣的操作 材料要做到心中有數。如幼兒智能學具、多功能插板、珠算器、插塑雪花片、沙盤教具、游戲卡、圓點卡等操 作材料顏色鮮艷,很受幼兒的喜愛。除此之外教師要多下功夫,巧選材料,為幼兒制作出適合其特點的操作材 料。還要充分調動家長及幼兒的積極性,親子共同制作。由于幼兒親自參與,他們對操作材料會倍感親切、倍 加喜歡、倍加愛護,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四、改進教學方法
應將以往的“灌輸式教學”變為“操作式教學”,讓幼兒參與到活動中,從活動中體驗知識的演變過程, 從而獲得知識結構與知識結果。在活動中可把美術作為輔導手段,變“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操作獲取知識 。如在畫“日歷”、“時鐘”中感知時間所具有的特性,促進幼兒的認識。特別是在空間教學中,美術更有著 極其獨特的作用:在泥工活動中感知體驗幾何體的特征和守恒;在折紙活動中感知體驗圖形轉換;在涂色、粘 貼中感知形體分割和學習分份等。在數的組成、加減法運算的教學中也應與美術有機結合起來,采取“一圖多 式”、“多式一圖”、“一式多改”的教學方法。在數學教育中還應注意幾種教學方法的交互使用,使幼兒從 中體驗某一概念的內涵和運算規律,并要求幼兒講述自己的操作過程和結果。從而使幼兒獲得的知識系統化、 符號化并形成一定的體系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