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7-09 13:55:31
1.藝術師范教育與專業藝術教育之間的關系從專業要求上講,從事基礎學校藝術課程教學的藝術教師,與從事藝術生產的藝術家有著本質的不同,藝術教師不但要求知識面寬,而且要多才多藝,了解各種不同藝術形式的基本規律。而藝術家則不同,藝術創作的一個基本要求是個性,作為一名藝術家,不要求“寬”,而要求“專”,可以不了解其他形式的藝術創作,甚至相同藝術門類的不同流派之間也是壁壘分明。因此,從人才培養的角度來講,藝術教師和藝術家的培養是根本不同的。然而,長期以來,我國的藝術師范教育基本上都是沿襲專業藝術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從專業招生到專業培養計劃、專業課程設置、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這些環節在外在形式上與專業藝術院校幾乎沒有區別,只是在教學內容和學習要求方面比專業藝術院校稍有降低,藝術師范教育的專業課程教學內容幾乎就是專業藝術教育課程的“壓縮餅干”。在課程設置以及教學目標方面,片面強調學生某一項技能的訓練而忽視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在這種人才體制下培養出來的學生很難適應中小學藝術課程的教學工作,并從根本上影響了我國“素質教育”方針的順利實施。產生這種狀況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我們的藝術師范教育違背了藝術教師培養的基本規律。
2.差異性與相融性之間的關系雖然我們常說藝術是相通的,但不同藝術門類在創作基本規律與傳播過程上的差異,客觀上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一些困難,特別是有關個別技能類課程的學習,在學習方法、時間安排等方面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一些沖突,有些學生的學習效果受到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個別學生甚至產生一定程度的畏難情緒。這就迫使我們去思考這樣的問題,就是如何正確處理不同藝術門類之間的差異性與相融性,各種藝術形式在什么層面上需要“合”,在什么層面上需要“分”。我們認為,在具體的技能訓練方面還是要適當的“分”,在較高層面上要“合”。只有承認不同藝術的“差異性”,才能在尊重各種藝術形式基本規律的前提下進行綜合,只有充分承認不同藝術門類間的差異性,并在合理“分”的基礎上“合”,才能做到真正的和諧與融洽。
二、藝術教育專業課程群的基本構成
藝術教育專業課程群的構建的重點在于注重培養學生的藝術品位和藝術鑒賞能力,注重開發學生的藝術創新精神和藝術實踐能力,提高藝術綜合審美能力和全面文化素養,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地發展。高等教育對象的大眾化,并不是對人才培養的質量要求降低,而是對人才培養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學校藝術教育的主要任務是:通過藝術課程群和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文化藝術活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文化素養以及專業文化素質、專業技能和專業理論。學校如何設置課程群才能真正地提升學生的專業水平,發掘學生的潛在悟性,彌補學生的文化素質方面的欠缺成為學校教學的根本目標。學校應在實踐中不斷優化課程群結構,更新教學內容,以綜合藝術專業能力培養為目標,利用各門藝術創作基本規律與傳播過程共通性的特征,開設出具有新技術內容的課程群。課程群的結構大致包括以下幾個大的類別:專業技能類、專業理論類、專業文化素養類和藝術創作研究類四類,按照專業必修、專業限選、專業選修和專業拓展四個模塊開設課程群。高等學校既要結合本校的實際,又要努力創造條件,開設各種藝術類選修和限定性選修課程,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要重視和加強高校藝術教育教學的管理和研究,逐步使藝術課程精品化和教學規范化,狠抓常規管理,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推出一批特色鮮明的藝術課程。
(一)專業技能類課程群
作為藝術教師,具備一定的專業技能是必須的,教師技能的高水準示范是激發學生熱愛藝術的直接誘因。以音樂舞蹈方向為例:聲樂、鋼琴、彈唱、舞蹈創編等是專業技能課程群的框架,這類課程開設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藝術的獨特表現方式(比如聽覺、視覺、形態等),使受眾直觀地感受藝術的魅力所在。當然,我們并不是把幾種藝術學科的主要技能課程簡單地疊加,因為技能的學習需要大量的時間練習,簡單的疊加只會使學生疲于應付,學生不可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必備的專業技能,而只會適得其反。以一種藝術門類的技能課程為基點,在實際課程教學環節中,融入相關的其他藝術表現手法,使藝術作品更具表現力和審美情趣。技能課程群的建構科學與否,很大程度上決定培養目標能否實現。
(二)專業理論課程群
專業理論的學習是學生是否從匠人成為專家的關鍵所在。學生對基礎理論、藝術概論、專業鑒賞等方面的理論以及中外藝術史、中外藝術教育發展都應有所了解。理論教學同專業技能課一樣,可以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中或各種實踐活動中,這對提高學生的綜合藝術素質,加深學生對中外作品的認識和理解是十分有益的。當下,有些院校對藝術理論課的重視程度明顯不夠,教學中存在重技能學習輕綜合能力培養的現象。學生對于本學科所處的環境與發展缺乏了解,缺少分析研究能力,知識面狹窄,不懂相關藝術學科之間的內在聯系,造成技術表現單一、僵化,只有形式沒有內容。
(三)專業文化素養課程群
藝術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就是打破傳統的單科教學模式,以某一藝術學科為主,同時了解姊妹藝術學科和本學科的普遍聯系,為藝術表現和藝術創新積累必要的相關專業知識和元素,這是關鍵所在。通過課程群的相關課程的開設,能讓學生逐漸感知藝術表現殊途同歸,藝術的審美特征是一致的,認知的提高能激發其創造與表現的激情和能力。
(四)藝術創造和研究課程群
長期以來,我國的本科生的創造和研究能力一直處于低位,藝術生更是如此。其主要原因在于忽略了創造性課程的開設,有的只是一些簡單的實踐類課程,本科學生參與課題研究少之又少。藝術教育專業在課程設置上,應該充分重視創造性和研究性課程的開設,使學生在課題研究中把所學知識融會貫通,找到藝術創造的靈感。
(五)藝術教育專業的課程群
具體課程可以分為以下幾大類別:1.音樂基礎理論類課程。包括:基本樂理、基礎和聲、視唱練耳等。2.音樂史論與欣賞類課程。包括:中國音樂史、外國音樂史、中外音樂作品欣賞等。3.技術理論類課程。包括:和聲、曲式、小樂隊配器等。4.聲樂與合唱指揮類課程。包括:聲樂語言知識、歌唱發聲、聲樂作品演唱與舞臺表演、合唱指揮以及合唱指揮的技術等。5.音樂編創與鋼琴演奏類課程。包括:旋律即興寫作、給歌詞配旋律、鋼琴即興演奏、鋼琴作品演奏。6.舞蹈編導與表演類課程。包括:芭蕾舞基礎訓練、中國古典舞基礎訓練、中國古典舞身韻訓練、民族民間舞蹈、現代舞、中國古典舞表演類舞蹈、國際標準舞、舞蹈編導理論與技法等。7.美術類課程。包括:素描、國畫、油畫、色彩、藝術設計、中外美術史、中外美術作品欣賞等。8.藝術教育類課程。包括:中外音樂教學理論體系、中外美術教學理論體系、音樂教材教法、美術教材教法、音樂課件制作、美術課件制作、藝術課程標準解讀。9.文學戲劇類課程。包括:戲劇表演與編導、中外戲劇簡史與作品欣賞、詩歌賞析等。10.藝術實踐類課程。包括:教育實踐、美術實踐、音樂實踐、舞蹈實踐、外出寫生等。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