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7-06 10:12:49
(二)、家園配合,共同育兒
眾所周知,良好的幼兒教師和家長的關系有助于孩子在家里和幼兒園中更好地生活、學習,能使幼兒教師在實踐中得到情感上的支持,然而很多現實情況卻并非如此。過去,幼兒園開展家長工作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幼兒園教育教學質量或改善辦園條件,讓家長來配合與支持班、園工作。現在,幼兒園開展家長工作的主要目的不僅是提高幼兒園辦園質量或改善辦園條件,還包括將影響幼兒發展的家庭因素、社會因素組織協調起來,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培養身心和諧發展兒童的任務。于是,嘗試利用家長資源來開展工作。在幼兒園有些活動中我們或征詢家長的意見,或讓家長參與指導。根據以上情況,我們確定了在班級理中家園結合的目的:指導家長配合開展班級的教育工作,幫助家長轉變教育觀念、行為,提高家庭教育能力;向家長宣傳幼兒教育的目標、要求,以便家園合作,形成合力,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在實際工作中,我們也了解到:許多家長都認為幼兒的身心和諧發展是幼兒園的事、是教師的事;另外,現在都是獨生子女,孩子在家都是嬌生慣養,因此有些工作開展的不是很好。為了保證教育的順利進行,取得最佳的效果,在每學期初召開了家長會,在家長會上向家長介紹我們將要開展的一些工作、幼兒開學來的一些情況、家長將要配合的一些事情、提出家園合作的重要性等,讓家長了解到,只有家長切實地參與,才能促使幼兒身心和諧地發展,還建立了班級家長互助組,既有國家公務員、銀行職員,也有自由職業者和外來務工等不同層次的六位家長組成,主要是建立經常性的家園間雙向溝通,隨時互通信息、交流看法,隨時把家長的一些想法和建議與老師交流,共同探討尋求最佳解決方案,這樣才更有利于我們全面了解孩子的發展情況,從而在教育上達到共識,實現家庭和幼兒園教育的一體化。
(三)、充分利用家長資源,促進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
在園本課程的背景下,孩子的學習內容以主題的形式呈現。充分利用家長資源,能促進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例如:在“寒冷的冬天”主題下,我們以“動物過冬”、 “冬天的樹和花”、“過新年”等線索開展主題探索活動,讓孩子們和家長一起探討怎樣為冬眠的動物建造“溫暖的家”,以及大樹冷了,有什么好辦法抵御嚴寒,在和家長共同探索交流中了解冬季動植物過冬方式,積累相關經驗,深切感知到動植物與我們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③]
同時我們還可以結合傳統民俗節日,開展一些專題性的節慶活動,如:“三八婦女節”,我們把職業是護士的媽媽請到幼兒園來為孩子介紹自己在醫院里日常工作的內容,并進行了現場量血壓測體溫等現場操作演示;還可以請來業余愛好插花的媽媽來園才藝展示,還為孩子們介紹一些簡單的花卉知識;老師引導孩子給媽媽送上自己做的賀卡,并祝媽媽節日快樂……端午節時,我們可以邀請會包粽子的奶奶來園包粽子給小朋友看;在這些專題性的節慶活動中,幼兒學會了分享,學會了關心老人,幫助弱小,逐漸形成了關愛他人的好品質。也體現了家長對幼兒園工作的理解支持和配合。[④]
(四)、開展親子教育,傳播科學育兒方法,提高家長的自我教育能力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簡稱《綱要》,下文同)明確指出:“家庭是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⑤]在家庭教育中,往往親子關系不當的家長其本身的愿望都是好的,但由于他們不懂得正確的育兒方法,不了解子女的真正需要與真實水平,從而使教育與實際相脫離;這樣既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又使親子之間的關系僵化,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因此幼兒園可以針對這一問題,邀請一些教育專家為家長開展親子教育講座,使家長認識到要改善親子關系,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質,掌握一定的科學育兒方法,真正從子女發展的需要出發,學會做一名可親可敬的稱職的家長。同時還向家長提供一些親子游戲,讓家長利用親子游戲與孩子一起動手完成任務并在這一過程中激發兒童的積極情感,增進親子之間的情感交流,使孩子樂于學習,愿意接受父母的教育。同時也使父母對子女更關心,更真切地感受和了解子女的內心需要,為家庭教育指引正確的方向。其次,幼兒園還可以開展多種形式的親子活動,如向對家長進行放半日展示、感恩節、親子遠足等親子活動。在活動過程中,孩子們不僅積累了經驗、同時體驗到親子間互相關愛、互相合作的快樂,增強了家庭間的交流機會。
總之,家園合作,促進幼兒心理健康是一項艱巨而漫長的工作,需要教師在新《綱要》教育理念指導下,不斷地探索新思路,在實際工作中多創新,勤反思,抓住各種教育契機,使幼兒健康、快樂、和諧的成長。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