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7-06 09:20:43
二、在游戲中啟發、引導幼兒
教師作為游戲伙伴的隱性指導。此時教師的指導意識并沒有失去,但已不是作為教師,而是幼兒游戲的伙伴,共同處于幼兒愉快的游戲世界的指導。幼兒喜歡獨自游戲,自由結伴游戲,他們不需要也不愿意成人的過分干預。但這并不意味著幼兒不需要或不喜歡和教師的共同游戲。許多教師的經驗是:當教師投入到幼兒的游戲活動中,往往更能夠吸引幼兒,玩得更有興致。因為幼兒年齡小,能力弱,游戲的玩法技能相對比較缺乏,教師的參與往往使游戲有更多的變化和情節的深化。但前提是教師此時是作為幼兒的游戲伙伴,是以平等的身份與幼兒共同游戲,共享快樂。就如陶行知先生說的:教師要“變成孩子”,與孩子共享歡樂。教師的童心、游戲心會使幼兒備感親切、自然、融洽,從而營造出寬松和諧的游戲氛圍,有助于教師更深入細致地觀察了解幼兒,更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響。當然,教師始終不能忘了自己的角色地位、參與游戲的目的所在,要把握好時機和分寸,以不干擾幼兒的游戲為前提,以幼兒游戲的快樂為根本,以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為目的。
教師直接點撥給幼兒建議幫助的顯性指導。這是教師在幼兒游戲之外,插入的有目的教育指導。強調游戲中幼兒的主體活動表現并不是對幼兒游戲的放任,也并不排除游戲中教師適時適度插入的教育教學,為了幫助幼兒獲得一定的知識或技能而更好地開展游戲,只不過這時的游戲已暫時轉變為教學,融入了教師有目的的教育教學意圖。
三、游戲總結與反思
在游戲的結束時,教師要引導幼兒自發地進行交流,積極地表達情感,相互體驗,共享快樂,共解難題,進一步為幼兒提供表現和交往學習的機會。教師可以設計一些簡單的觀察表格作觀察記錄,便于分析總結,及時調整教育或游戲的目標方案。
同時,在游戲中出現不安全傾向時,教師就及時對幼兒行為進行調整,避免或阻止可能產生的不安全后果。游戲中出現了過激的行為時,如幼兒為了爭取游戲、爭演角色、爭奪玩具打起來了,有些幼兒專門干擾別人游戲,破壞別人的玩具,教師必須介入阻止并加以協調。幼兒在游戲中有求助時,教師要予以幫助。如兩名幼兒同時要玩同一游戲角色或玩具互不相讓,請教師給予裁決等。
我們真正感受到:在游戲中,幼兒的動機是“我要玩”、“我要學”,而不是“要我玩”、“要我學”。因此,其身心總處于積極主動狀態,而不是無聊、厭煩、無所事事等消極狀態,他們按自己的意愿決定活動材料、伙伴、方式、方法,通過模仿和想象創造性地反映現實生活。“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要把幼兒作為活動的主體,具體游戲活動為載體,要讓游戲活動成為幼兒主動學習的過程。在自然而然的狀態下獲得發展,達到“看似無教育,其實有教育”的境界。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