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7-05 15:49:02
大班健康活動《保護牙齒》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在國家教育部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幼兒在園的一日活動中,要“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的特點”,“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在日常工作中,我深刻體會到要實現這些教育要求,就必須正確處理好幼兒學習活動中師幼互動關系,使幼兒的學習更有價值,使幼兒的發展更有意義。
在“保護牙齒”的主題活動前,根據幼兒以往勞動生活經驗,我覺得我班幼兒對如何保護牙齒這一內容十分感興趣,但對于“牙齒怎么會變黑變壞”,“齲齒是怎樣形成的?”這些與活動相關的知識卻知之甚少。如何在幼兒較為陌生的知識領域中很快的激起幼兒學習的興趣,在活動中產生強烈的師生互動是我在活動組織前反復思考的問題。
在活動在組織過程中,我嘗試運用了多種類型的師幼互動方式來推動幼兒的發展。
二、師幼互動的類型
師幼互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由教師開啟的師幼互動形式,一般表現在教師的提問,教師直接指導教學活動或游戲等。另一種是由幼兒
開啟的師幼互動形式,一般表現在幼兒的主動表述、發表見解或在情緒焦慮、緊張及遇到疑惑時尋求教師的關注或辨別等。
三、片段分析
[片段一] 幼兒邊觀看教師自制的課件《愛吃糖的老虎》邊聽教師繪聲繪色的講述故事內容。在講述的過程中,教師不時的將幾個問題拋給幼兒“老虎的牙齒為什么會脫落”,“糖為什么會使牙齒壞掉”。
卡通動畫是幼兒樂于接受的事物,但根據以往的經驗,幼兒在觀看的過程中,較難從動畫中轉移注意力。所以在此次活動中我改變以往的方式,將動畫制作成無聲動畫,再由教師配合講述,在講述的過程中穿插提問,使幼兒的注意力始終保持在動畫與教師講述之間。這樣既滿足了幼兒觀看動畫的愿望,又使得原本單調的觀看中有了良好的互動效應。在這一互動中,我主要運用的是有指導、提問的方式。
[片段二] 為了使幼兒理解糖份中的酸能腐蝕牙齒上的硬組織,我特意設計了一個實驗環節。在活動前幾天將洗凈的雞蛋在一半浸泡在醋里。在活動中,讓幼兒通過聞、看、摸感知雞蛋殼上的硬組織被醋個的酸分子腐蝕變軟變脆弱,一碰既碎。
當幼兒活動前看到老師將雞蛋放入醋中時,幼兒表現出很大的好奇心,不時的有問題提出,此時我認為這些問題已為我們活動開展時的師幼互動打下了基礎。當活動中
幼兒看到我拿出這枚雞蛋時,都唧唧喳喳的議論起來。許多孩子伸長了脖子要看杯中的雞蛋到底怎么了。于是,我手拿雞蛋來到幼兒當中,逐個讓幼兒看看,聞聞、摸摸。許多孩子看過、摸過之后,馬上舉起了小手要發表自己的見解。此時的師幼互動達到一個小高潮,幼兒們爭先恐后的將自己的所見所聞以及在活動前就已有的一些生活經驗進行表述。這一互動行為我認為是幼兒發表見解、表述情況的行為,是由幼兒開啟的師幼互動的行為。
[片段三] 此時,當幼兒了解了齲齒的形成后,都似乎松了一口氣。但那之愛吃糖的老虎又請幼兒幫它分析以下哪些食物應該少吃,哪些習慣是不對的。請幼兒將教師提供的材料分類。
這種由教師開啟的師幼互動行為主要是指導幼兒通過某一教學游戲達到某一教學目標而開展的,是課堂教學中常用的一種互動方式。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