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18-05-29 10:28:59
網友一:
個人覺得,家長輔導孩子作業,更多的是應該是一種對能夠自律地學習的習慣的培養,對專注力的培養。學校的課堂教育是根據班上絕大多數學生的接受水平來進行的。一個自律和專注的孩子,不太可能跟不上老師在學校的教學。家長學歷不高,也用不著擔心什么。即便是那些學歷高的家長,隨著孩子年級的遞進,他們慢慢地也會覺得吃力,輔導不了孩子了。
術業有專攻,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側重點原本就不同。家長包辦太多老師的職能,對孩子具體的功課介入太多,導致孩子的依賴心越來越重,這個不是什么好事。對于學歷不高的家長,更多地應該是在家庭中營造學習的氛圍,多多鼓勵孩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才是讓孩子獲益終生的。
網友二:
那就不輔導。孩子的家庭作業是孩子應該做的,不應該讓家長來輔導。家長不輔導孩子的家庭作業,有以下好處:
第一,孩子養成自己做作業的良好習慣,遇到不會做的,自己想辦法解決。現在通信工具很方便,可以打電話問同學,也可以問老師,在問的時候,孩子的交際能力提高了。還可以上網查,孩子無形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家長也省心,何樂而不為呢。
第二,家長不輔導,可以鍛煉孩子的自主能力。遇到問題自己要想辦法解決,不能依靠家長,孩子長大后,自主能力強,不讓家長操心。
第三,父母可以有空做自己的事,不用圍著孩子轉。孩子每天都有作業,家長也有自己的事要做,如果孩子每天都要麻煩家長輔導,家長會很累的,不但沒利,反而有害。
第四,家長不輔導,并不代表一點不管,家長要隨時觀察孩子,大方向不能變,往正能量方面引導,做一個看花,但不格外干涉的護花人。
網友三:
家長輔導孩子學習的思路和解題方法與學校老師不一樣,應該以學校老師講課為主,不要輕易的去給孩子輔導學習,而有些家長不是這么想的,覺得自己水平比老師還要高,覺得老師教孩子解題思路太復雜,覺得老師教的有問題,于是親自動手輔導孩子,顛覆和放棄的老師的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這也是孩子在課堂上不再聽老師講課的主要原因之一。家長與孩子的親和力肯定比老師更緊密,所以孩子更愿意接受爸爸媽媽給自己講解輔導,那么孩子去了學校就會逐漸不再聽老師講課。
網友四:
家長不要陪孩子寫作業更不要去輔導孩子的作業,而是應該在孩子每天上學離開家門的時候諄諄告誡孩子要在學校的課堂上專心的聽老師講課!那么家長為什么不能去輔導孩子的作業呢?家長應該怎樣來抓孩子的學習呢?
家長不要做孩子學習的拐杖。不要去輔導孩子的作業,因為這樣做的后果容易讓孩子產生極強的依賴感,會讓孩子慢慢養成有了困難,有了難題以后,回家找爸爸媽媽解決的思維,而這個時候,由于小學的知識相對簡單,家長稍加思索就可以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再加上孩子與爸爸媽媽的親和力遠比老師與孩子的親和力緊密。讓孩子這顆天真的心認為爸爸媽媽一樣可以做老師,爸爸媽媽知識水平比學校老師教學水平還要高。
網友五:
首先我們說做作業其實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我們一定不能夠把家庭作業變成家長作業。所以家庭作業一定是由孩子自己來獨立完成的。但這并不是說我們的家長就撒手不管,或者是任其自然。那么作為一個合格的家庭輔導方式,他應該是達到以下幾點:
一是通過家庭作業,培養好孩子的學習習慣。像孩子做作業拖拉,做作業要家長催等等都跟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息息相關。
第二個就通過家庭作業來鞏固學過的知識。所以家庭作業不是任務,而是學習的一個環節,把家庭作業當成一種學習任務,是非常錯誤的認識。
第三個最重要的是通過家庭作業來培養孩子的學科思維,這個其實是我們的家長要重點注意的。在孩子做作業的過程中,啟發引導孩子如何科學的解決問題。絕大多數孩子進入中學以后,都會產生偏科的現象,這就跟我們的學科思維培養息息相關,絕大多數孩子的學科思維是單一的。
網友六:
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長要做的不是教給孩子知識,而是要學會配合老師培養孩子主動學習,獨立思考,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所有家長都能輔導孩子學習了,那還要老師干嘛?
話再說回來,即使家長能輔導了孩子的小學作業,初中作業,有多少家長能輔導孩子的高中作業?即使家長會能輔導數學,物理,化學,難道家長科科都能輔導?所以說無論家長的素質有多高,我都不贊成家長直接輔導孩子作業,有時不僅幫不上忙反而會給孩子的自主學習幫倒忙!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