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快報大學堂 2018-05-10 15:48:17
經常提醒孩子,經常督促孩子,只要一有空,就陪著孩子做作業,可是,冷不丁他就跑出去玩了,或者趴在桌上睡了,或者三下五除二應付了事。孩子為什么不想做作業,他心里究竟在想些什么。
“老師布置的作業”、“做不好會挨批”、“媽媽的要求”…… 說來說去,想來想去,離不開一句話:是為了老師,為了媽媽,才去做作業。作業做不完,怪罪于老師布置的作業多;作業寫得不認真,是因為媽媽沒有在旁邊督促。總之,為什么要做作業,作業做得好不好,關鍵不在自己,而在于老師,在于家長。孩子這樣的心理現象,主要是由于缺乏學習動機或是動機不當導致的。
缺乏學習的內部動機,認為作業內容枯燥、乏味,毫無興趣,完全在媽媽的監督和責罵下,才勉強為之,一旦離開外力的約束,立即逃避。在他看來,學習是教師和家長硬逼著他干的事,而看電視、玩才是他感興趣的。小學生與身俱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哪去了?從明明的抱怨中可以看出,作業量的繁多(幾乎每門課都有作業)及作業形式的單一(抄寫生詞、做練習)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繁重的作業負擔漸漸扼殺了孩子對知識的好奇與渴求,“不能布置好玩的作業嗎?”孩子的責問不能不引起我們的反思。我們再來看看明明學習的外部動機,不難發現,明明做作業的理由很簡單,為了躲避懲罰,不被老師和家長責罵,至于贏得地位、自尊、獎賞,明明還無暇顧及。試問在這種單一動機驅使下的學習,又怎么能獲得好成績呢?學習成效不佳,所以要改變這種現狀,必須從培養和激發學習動機入手。
一、制定明確而適當的學習目的
無論是課堂學習還是家庭作業,都是很盲目的,似乎就是為了不被老師和家長責罵,如果采取其他諸如欺騙之類的手段也能躲過懲罰,那是再好不過了。因此,幫助孩子改變作業態度,首先要幫助他樹立明確和適當的學習目的。不要籠統地說,要提高學習成績,要認真做作業,不如具體地告訴他,你的成績要趕上某同學,你做完家庭作業就可以看電視了等。所謂適當,是指學習目的難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要具有適中的挑戰性,讓他覺得付出努力就能達到,這樣才有激發力。如果學習目的太高,超越其能力,就會使他喪失信心,而太低呢,他又會覺得不用努力也能實現,從而失去興趣。如,一定時期內可給他樹立一個成績略優于他的榜樣,當他體驗到成功后,才能進一步激發再次付出努力的興趣。
二、采取多種手段調動學習興趣
1.使孩子嘗到成功的滋味。孩子一旦灰心失望就永不會進步。
2.欲速則不達。不要過于強迫或逼迫孩子做功課或學習,這樣孩子會變得焦躁,不耐煩,產生反抗情緒。
3.不要吝嗇贊美之詞。過于批評他的錯誤,會令他情緒低落,而犯更多的錯誤。
4.不要總拿成績優秀的孩子和他比較。這樣容易造成孩子的反抗心理,不自覺地放棄進取。
5. 做功課時,不要讓孩子依靠父母的幫助以解決困難,讓他從經驗中吸取教訓。有困難的時候,要采取積極的態度去鼓勵他積極思考,不要養成孩子的依賴性,因為做功課是他的責任。
6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如果要讓孩子對學習發生興趣,首先要讓他知道父母很喜歡讀書,求知欲很強,并且不斷學習。
此外,還可以從培養間接興趣入手。如:許諾孩子完成某項學習任務,達到某個學習目標就可以得到某種激賞,而這種獎賞是孩子非常渴望得到的。培養間接興趣是手段,不是目的,但間接興趣可以轉化為直接興趣,很多功課學習某門功課,最初是為了間接興趣的滿足,但在學習過程中,隨著年齡的增長,自我意識的提高,漸漸對學習本身或學習過程產生了興趣,求知欲逐漸被激發,從而成為推動其學習行為的恒久的內部力量。
三、科學地指導孩子做家庭作業
1. 端正孩子的作業態度。從低年級起,教師和家長必須幫助孩子提高對家庭作業的認識和重視程度,努力消除諸如應付差事之類阻礙孩子自覺完成作業的低級動機,使他們從內心接受教學過程向他們提出的作業任務,讓他們體會到做好家庭作業對于他整個學習過程乃至將來發展的重要意義,即認識家庭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是掌握知識不可缺少的一環。這樣,孩子才能主動、積極地做好家庭作業。
2. 孩子日常的學習、生活制度化。從小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和緊張、活潑的作風,如:什么時間必須做作業,什么時間必須完成作業,由制度來約束。需要指出的是,培養孩子制度化的學習和生活,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周密考慮作業的難度和分量。明明這樣的孩子,正是缺乏制度化的學習生活,養成了作業拖沓的習慣。還有些孩子,經常是邊做作業,邊看電視,邊吃零食,吃吃做做,做做玩玩,當然不能按時完成作業,質量更是無法保證,而且也不利于學習責任心的培養。
3. 合理安排作業的順序。為了能順利完成作業,可要求孩子先復習一下所學知識,再動筆作業,而不要抓起筆就寫,這樣由于暫時性遺忘可能會使孩子作業遇到困難,產生煩躁感。另外,很多家長在安排孩子作業順序時,總是要求孩子先做不感興趣的科目,認為這樣可以確保作業質量。但有時卻適得其反,由于不感興趣,困難也較大,孩子產生畏難和厭煩的情緒后,反而會影響后面他有興趣的作業。所以,不妨先做他喜歡的科目。孩子喜歡的科目,做起作業來得心應手,而且效率高,往往三兩下可以完成。做完這些作業后,乘著順利的余勢,轉入不拿手的科目,即使不所向披靡,起碼也好得多。
4. 科學安排作業時間。一般來說,小學低年級學生連續做作業的時間不能超過30分鐘,高年級的學生不超過1小時,如果超過這個時間,孩子就會出現“心理疲勞”,導致學習能力減弱,效率下降,錯誤率增加,這時,如果適當休息,疲勞得以解除,學習效率才能恢復。所以,當孩子連續作業時,應當給以休息的時間。研究表明,小學生做功課中間的休息,以5~10分鐘最恰當。如:孩子做2小時的作業,學習20分鐘,休息10分鐘,反復實施,效率最高。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