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家庭教育研究會 2018-04-28 09:51:19
寶寶心理:三四歲幼兒記憶力處于無意記憶狀態。
3歲~4歲幼兒的記憶是比較差的,這是受他們心智發展的程度所限。對于一些他們不太感興趣的事物,更加不愿意記憶。但是現在的家長,像小桐爸爸對孩子記憶能力的好壞,還是十分看重的。如何幫助孩子提高記憶能力,應首先來了解一下,幼兒記憶力的特點。
幼兒心理觀念提升:了解幼兒記憶力的三大特點
1.以無意記憶為主,有意記憶快速發展
三歲左右的幼兒,兒童的記憶多是憑興趣,那些鮮明、生動的事物,能滿足他們需要的事物,或者成為他們活動對象的事物,他們容易記住,而且效果較好。
5歲以后,孩子不僅能努力去識記和回憶所需要的材料,而且能運用一些簡單的記憶方法,如在接受任務后會自言自語地重復與任務有關的事情,用有意義聯系的方法來記住這些事情,在忘記某一細節時會向成人求助等。
2.機械記憶逐漸向理解性記憶水平過渡
低齡孩子的記憶,只能記住事物的一些外部特征,但機械記憶水平并不低,如果讓他們反復背誦幾遍,他們就能一字不漏地背誦出來。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在4歲左右就能夠對識記材料進行理解性改造。
例如,幼兒在復述自己熟悉的故事時,已不像背書那樣一字一句地照背,而是根據自己的理解(哪怕是錯誤的)進行或多或少的邏輯加工“改編”。
3.識記的持久性和精確性穩步增長
3歲的孩子可以再認幾個月以前感知過的事物,但只能回憶幾個星期以前的事情。
4歲以后的孩子隨著語言的發展,再現保持時間更長、更確定,他們會很容易地再現多種形象,甚至能用語言再現他們在電影中所看到的人物和故事情節。
5歲以后,幼兒還能用語言再現他們從文藝作品中看到的人物和故事情節。對材料的理解、情緒態度等都會影響孩子識記的持久性。
家庭培養策略:提升幼兒記憶力六法
1. 培養孩子對識記對象的興趣,保護積極情緒,增強自信心
兒童的記憶效果好不好與其情緒狀態有很大關系。當兒童情緒高漲、精神飽滿、興趣強烈、注意力集中時,記憶的效果就好。
所以,要為幼兒提供直觀、鮮明、生動、富有濃厚情緒色彩的識記材料,使材料本身能吸引幼兒,挖掘孩子無意記憶的潛力。
同時也可以從孩子比較熟悉的材料入手,并把學習內容穿插到豐富多彩的游戲中去,提高孩子的記憶效果。
2. 向幼兒提出具體、明確的記憶任務,激發幼兒有意識記的積極性
在日常生活和各種有組織的活動中,成人要經常有意識地向幼兒提出具體、明確的識記任務,促進幼兒有意識記的發展。
如在聽故事后要能把故事轉講給爺爺奶奶,飯后外出散步時記一記見過的事和物。如果沒有具體要求,幼兒是不會主動進行識記的。
3. 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識記
在幼兒時期,往往對熟悉理解了的事物記得很牢。因此,在向幼兒傳授新知識時應啟發他們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識記,使得新舊知識發生不同程度的聯系。
這樣不僅可以提高識記效果,而且有利于孩子認知能力的發展,如認識鴨子時,可以和雞放在一起作對比,讓幼兒比較其嘴、爪的差異,從而記住雞、鴨各自的特征。
4.教給孩子正確有效的記憶策略
把同類的事物歸在一起,建立一定的聯系,以提高記憶的效果。也可以把記憶的材料編成口訣,形成幼兒感興趣的節奏和韻律,以提高記憶效果。
對于無意義或難以理解的材料,更要盡可能幫助幼兒賦予其記憶的某種意義。比如常見的形象記憶法,把“1”、“2”、“3”分別比作“棍子”、“耳朵”、 “鴨子”這樣會使幼兒感到形象、有趣而牢記在心。
5. 運用多種感覺器官進行記憶
在幼兒識記時,讓多種感覺器官參與記憶活動,如識記水果、蔬菜、食品等詞語時,應盡量讓孩子多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嘗一嘗,通過眼、耳、手、鼻、口等多種感官從多方面獲得感性認識,這樣,就會使幼兒記得快又牢。
6.合理復習,幫助記憶
幼兒記憶持久性差,家長適當地引導幼兒進行必要的重復和復習,是鞏固記憶的最佳方法。
但要注意,復習的方式方法要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如利用講故事、背兒歌、猜謎語、做游戲、手工制作等各種娛樂活動等。
不同的活動形式可以避免讓孩子厭煩。這樣才可以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情緒狀況下,很快地鞏固掌握所學的知識與技能,提高幼兒學習的積極性。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