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4-17 16:01:28
24、音樂瓶
材料準備:
相同高度和粗細的玻璃瓶8個、7種不同顏色的顏棒(筷子、鼓槌等)1根。
制作方祛:
1、把瓶子排成一排,在每個瓶子里倒進不同量的水(水量由少到多)。
2、在每個瓶子里倒入一種顏料(第一個瓶子與第八個瓶子倒入的顏料一樣,只是瓶子里面的水量不同),制作成彩色水,這樣既美觀又便于識別區分不同的水量。將八個瓶子按水量由少到多依次擺好,一組音樂瓶就做好了。
實驗操作:
(1)讓幼兒用小木棒以相同的力度依次敲擊音樂瓶,感知聲音的變化
(2)幼兒用嘴依次對著每個瓶口吹一吹,試試能否聽到聲音,聲音的是否一樣。
指導建議:
引導幼兒邊敲擊邊傾聽聲音的變化,并辨別哪個瓶子音調高,哪個瓶子音調低,并引導幼兒探討原因。
提醒幼兒在敲擊不同的瓶子時力度要相同,同時不要太用力,以免敲壞玻璃瓶。
拓展與替代:
教師可根據音階調整水量的多少來制作音樂瓶,并為幼兒演奏樂曲。(懸掛音樂瓶聲音會更好聽)
可將鋼管、竹筒等切割成長短不同的管子,懸掛起來制作成音樂筒。
提供編鐘演奏的視頻資料供幼兒欣賞。
附:科學小知識
當用小木棒敲擊玻璃瓶時,瓶子和水會發生振動,當振動通過空氣傳到我們的耳朵時,我們就聽到了聲音。由于每個瓶子里的水量不同,它的振動頻率不同,所發出的聲音也不同。水越多,振動越慢,音調越低;水越少,振動越快,音調越高。編鐘的工作原理與此類似,編鐘的鐘體小,敲擊時,振動就快,音調就高;鐘體大,音調就低。
25、我來學印刷
材料準備:
陶泥或者硬橡皮泥、牙簽、顏料、刷子、白板紙。
制作方法:
(1)把陶泥捏成常見印章的形狀,如長方體或圓柱體,將準備刻字的一面切平,用牙簽在上面分別寫上想印的字的正字和反字。
(2)引導幼兒根據自己需要的數目,照上面步驟再制作幾個同樣的印章,分別寫上想印的字。
實驗操作:
(1)印章制作好后,指導幼兒用刷子蘸顏料分別刷上自己喜歡的顏色。
(2)讓幼兒先用寫有正字的印章印字,再用寫有反字的印章印字,比較印制的效果是否相同。
(3)提供白板紙,讓幼兒按自己的意愿進行排列并印刷。
指導建議:
幫助幼兒在一張透明度較好的薄紙上寫上字,反過來看就是反字。
提醒幼兒用牙簽寫完字后要剔除筆畫上多余的泥,使字痕顯得稍寬并且清晰。
鼓勵幼兒嘗試用已有的字樣擺出不同的句子,如“我愛幼兒園”,還可擺成“幼兒園愛我”、“幼兒愛我園”等,來體會活字印刷的方便。
拓展與替代:
教師可以帶領幼兒觀看凸型印章,讓他們了解、對比凹凸兩種印刷的不同效果。
提供材料,讓幼兒自由刻印自己喜歡的簡單圖案。
搜集有關印刷術發展的文字與影像資料,讓幼兒了解印刷術的發展過程。
附:科學小知識
古代的印刷方法很死板,印一本書需要刻制所有版面,非常耗時。一旦錯一個字,整頁都要重新刻制,比較麻煩,而且一本書的模板用完后基本就沒用了,很浪費。后來,北宋一個叫畢異的人發明了活字印刷,他把一個版面的每個字都單獨制出來’需要哪個放哪個,省勁了許多。后來,人們又經過用泥活字、木活字、銅活字、鉛字、油印印刷而進入現代化的發展階段。印刷的種類一般包括凸版印刷、平版印刷、凹版印刷和孔版印刷五種。
26、自制降落傘
材料準備:
沙包、小手絹(大小不同)、細繩。
制作方法:
用細繩系住小手絹的四角,然后把繩子的另一端綁在沙包上。
實驗操作:
(1)讓小班幼兒自由往上拋降落傘觀察降落傘下降的樣子,體驗游戲快樂。
(2)讓中大班幼兒不僅可以往上拋著玩,翅以試著接住降落傘。
(3)教師選擇一處安全的高處時往下拋大小不同的降落傘,讓幼兒觀察,看哪一個最后落下。
指導建議:
在幼兒玩降落傘時,提醒幼兒注意拋的角度,不要傷到同伴。
提示幼兒注意觀察,拋的高度與降落傘張開的程度以及下落速度之間的關系。
拓展與替代:
可以用塑料袋或布代替手絹。
觀看相關圖書或視頻,豐富幼兒有關降落傘的知識經驗。
附:科學小知識
降落傘是利用空氣阻力,使人或物從空中緩慢向下降落的。它是從雜技表演開始發展起來的,隨著人類航空事業的發展,后來被用于空中救生,進而被用于空降作戰。降落傘在降落時,與空氣的接觸面積很大,所以它所受的阻力也大,導致人在下落時的重力加速度減小很多,不至于在落地時出現生命危險。
27、自制風向標
材料準備:
吸管、卡紙、頂端為珠子的大頭針、+塑料珠子、帶橡皮擦的鉛筆。
制作方法:
(1)將吸管兩頭分別剪開一條縫隙。
(2)用卡紙分別剪一個小三角形和一個大三角梯形做風向標的箭頭(小三角)和箭尾(大三角梯形),并把它們插在吸管兩頭。
(3)將大頭針插入吸管中間,并穿過一顆珠子,插在鉛筆的橡皮擦上。
(4)把鉛筆固定在一個位置,標明東、西、南、北,風向標即制作完成。
實驗操作:
把風向標放在戶外高處,根據箭頭指的方向來判斷風向。
指導建議:
引導幼兒注意觀察風向與風向標箭頭所指方向的關系,了解箭頭所指的方向就是風向。
提醒幼兒,吸管和上下塑料珠之間不要挨得太緊,以吸管能自由轉動為宜。
拓展與替代:
可用小旗、布條、紙條等來制作簡易風向標。
有風的時候引導幼兒觀察物體(如樹枝)的擺動,以此來判斷風向。
附:科學小知識
風是有方向的,風吹來的方向即為風向。風向標是一個不對稱形狀的物體,重心點固定于垂直軸上。當風吹過,對空氣流動產生較大阻力的一端(箭尾)便會順風轉動,使風向標的箭頭永遠指向風的來源。其原理其實非常簡單:箭尾受風面積比箭頭大,若箭頭及箭尾均受風,箭尾必會被風推后,使箭頭移往風的來源。
28、自制風速儀
材料準備:
瓶蓋(大小相同)、吸管(長短、粗細相同)、軟木塞、頂端為珠子的大頭針、塑料珠。
制作方法:
(1)將兩根吸管交叉插在一起呈十字狀。
(2)用強力膠將瓶蓋固定在吸管的兩頭,瓶蓋朝向如圖所示。
(3)將大頭針穿過吸管中心,再穿過塑料珠扎在軟木塞上,風速儀就做好了。
實驗操作:
把風速儀放在室外,根據它的轉速大致估計風力大小。
指導建議:
提示幼兒制作風速儀時,瓶蓋要朝著逆時針方向粘貼。
提醒幼兒,吸管和上下塑料珠之間不要挨得太緊,以吸管能自由轉動為宜。
拓展與替代:
也可以用風車的轉速來判斷風速的快慢。
引導幼兒在生活中觀察被風吹動的物體的擺動快慢,以此來估算風力的大小。
附:科學小知識
風流動的快慢決定了風速的大小。我們能夠根據風速儀的轉懶陘來確定風力大小,風速儀每分鐘轉動的次數多,就表明風速快,反之亦然。有時候風速急速增加時,可能預示著會有大雨或暴雨來臨。
29、旋轉的光盤
材料準備:
氣球、廢舊水彩筆筒、光盤、吸管。
制作方法:
(1)將一根廢舊的水彩筆筒清洗干凈,將粗的一端截去部分’使其正好卡在光盤中心的孔上,下端保持平整,且不露出光盤。
(2)把氣球綁在一根吸管上并扎緊,以防止漏氣。
(3)把吸管套在水彩筆筒的上端即完成制作。
實驗操作:
拔下吸管,向氣球吹滿氣,然后用手捏住氣球口,把吸管套到水彩筆筒上,隨后松開手使氣球內的空氣經過吸管和水彩筆筒從底端噴出,光盤就會向前旋轉駛出。
指導建議:
將水彩筆卡在光盤中心孔時,要卡緊,避免留下縫隙影響前進的效果。
將吸管套在水彩筆筒上時,要套緊,避免氣體從縫隙中流走。
可以讓幾名幼兒進行比賽,看誰的光盤跑得最快、最遠。
指導幼兒探究影響光盤轉動速度的因素有哪些,如氣球氣體的多少、地面的光滑程度和光盤自身重量等。
注意吸管口的衛生消毒。
拓展與替代:
也可以用蛋糕盤、卡紙、紙盒等代替光盤,讓幼兒實驗用哪種材料前進得距離更遠。
附:科學小知識
氣球被放開時,氣流猛地向外噴出,在氣流的帶動下光盤不停地旋轉著前進。氣球內空氣越多,氣流越強,光盤旋轉的速度越快;隨著氣球內氣流壓力的減弱,光盤轉動的速度逐漸減弱,直至停止,這與氣墊船在水中上升、下降的原理是一致的。
30、空氣在哪里
材料準備:
各式各樣的塑料袋、土、盆、水。
實驗操作:
(1)請幼兒打開塑料袋在室內或到室外去捉空氣,捉住后把塑料袋口攥緊,然后朝著自己的臉放開,感受空氣的存在,或者讓幼兒扎住塑料袋口,觀察了解空氣看不見、無色無味的特性。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