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7-11-28 14:51:56
學齡前七大能力評估解讀:《動手操作能力》
【動手操作·釋義】
動手操作顧名思義,這一項考察是對孩子身體協調等發展的考察,動手操作反過來促進孩子入學后對抽象知識的理解和學習。數學知識是抽象的,而小學生的思維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顯然,數學學科的特點與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矛盾的。要解決這個矛盾,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就需要直觀演示和動手操作進行輔助。重視動手操作,是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數學能力最有效途徑之一。
【階段·要求】
5歲多,孩子已經能很好的控制身體,不太容易摔跤。在大肌肉運動,如單足跳、跳繩、跳舞等可以肢體配合完成;精細動作如系鞋帶、串珠子或者學樂器等,手眼協調的投接球等活動也可順利完成。
【訓練·方法】
給孩子創造動手聯系的環境、材料以及機會!
生活上:給孩子獨立的機會。
5歲多的孩子已經可以自己進行一些生活勞動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系鞋帶、扣扣子、整理玩具、和媽媽一起疊自己洗干凈的衣服……這些簡單的勞動不但能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更是提供小肌肉的鍛煉,得到動手能力的機會;不僅自己的事情,這個時候孩子還能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擦桌子、掃地、擇簡單的菜……這些活動對孩子來說不僅不是負擔,而是孩子能公平的和爸爸媽媽一起勞動,除了增加親子關系還能帶給孩子成就感。
游戲中: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
除了平時生活,減少孩子對動手的抵觸,加強鍛煉動手操作,首選的是動手的一些活動。順應孩子喜歡的定向找一些游戲練習。比如拿來一些廢紙讓他撕紙花或者剪紙花,給他一些木頭和棍子讓他敲,買來蠟筆教他學畫畫,找一些不用的小瓶、小盒讓他配蓋,為他準備一些積木和自制拼圖、橡皮泥、七巧板等玩具,使他動手又動腦。孩子在動手時學會了技巧和專心去解決問題的能力。
DIY:手工書之類的和寶寶一起游戲,指導孩子做手工
折紙:折手帕、紙巾或者按照教程折紙鶴等,注意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
撿豆子:和爸爸媽媽比賽形式進行,可使用筷子撿豆子,除了鍛煉動手,還能鍛煉孩子的專注力。
鍛煉動手能力的游戲很多,這里不一一贅述。
學習上:提供環境和材料
到了5歲之后,很多家庭考慮孩子入學,會逐漸加入“學習”相關的內容,其實無論是生活上還是游戲中的鍛煉對于孩子來說都是一種學習,動手操作能力強的孩子練習寫字也會比較靈活。
無論加入何種學習上的操作,都要切記一點,給孩子機會做,不催促、不教訓,給孩子時間逐步練習。
專家如是說:用左手?用右手?孩子是慣用左手還是慣用右手,這個問題有點復雜。有些嬰兒在一歲之前習慣于使用兩只手,到了一歲以后逐漸習慣于用右手或左手。有些嬰兒很早就顯露出要永久以右手或左手為主的偏愛。還有些嬰兒開始幾個月用一只手,過后,又轉向用另一只手。
對這一問題頗感興趣的科學家認為,不管孩子習慣用右手還是習慣用左手,這種特性是天生的,早晚要在每個人身上顯露出來,而且約有10%的人慣于使用左手。這與家庭也有一定的關系,因此有些家里可能會有幾個“左撇子”,有些家里可能就一個也沒有。
許多專家認為,強迫慣用左手的孩子使用右手,會導致口吃、閱讀困難或在感情上出現麻煩。因此,最好不要試圖給嬰幼兒施加影響,以免把有可能使用左手的孩子腦子里搞得一團糟。
如果你的孩子看上去慣用右手,或者左右手都行,那就假定他今后要慣于使用右手,把玩具拴在童車上靠近右手的地方,而且在給他玩具、食物和勺子時,盡量使他偏向使用右手。但是,如果他一開始就偏愛使用左手,或者說,如果今后他開始堅持使用左手,那就最好別同他爭辯、動手,讓他按自己的意愿去做好了。
【往年“動手操作”評估·展示】
題卡展示:
老師問題:
小朋友們仔細觀察,老師是如何把繩子打結的呢?你也來試一試吧。
結果展示: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