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作者:@佚名 2017-10-09 21:00:39
3、教師學會對評價內容要全面、多變、關注畫面本質的觀察
藝術是通過玩來進行的,教師評價幼兒的美術作品,不能從內容表面來看,新時代幼兒教師要從畫面表淺的內容看到幼兒現階段本質的顯現。學會畫面和幼兒心理的關系,有相關心理研究表明:繪畫線條清晰、力度適中,表明幼兒正常、情緒穩定;畫面線條模糊、細到看不清,表明幼兒缺乏安全感,膽小,自我壓抑;線條過于強勁,甚至把紙戳破,說明幼兒具有攻擊性,發泄憤怒;線條繼繼續續總是改變方向,表明猶豫、焦慮、想要影藏自我;線條是不斷朝一個方向走,比如不斷的圓或迷宮,說明幼兒很有可能有自閉癥的傾向。如下圖所示:
以上作品出自某班“三八婦女節”活動中以畫媽媽為主的美術作品,據以上內容分析,這些繪畫作品線條清晰、力度適中,表明幼兒正常、情緒穩定。在現實生活中,據帶了3年半多的老師證實:這幾位幼兒都能很好的遵守幼兒園的各項規則,平時表現都很穩定,情緒方面也不曾因為某件事情發生太大的起伏和波動。
4、教師邀請各方主體,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參與
《綱要》中的教育評價中的第二條指出,管理人員、教師、幼兒及其家長均是幼兒園教育評價工作的參與者。同理,對幼兒美術作品的評價亦是如此。現在我們要改變以教師為主的評價主體,幼兒的作品不能用教師的傳統評價為主體,有時多邀請管理研究者,其余同園老師,本班家長朋友,更主要的是要給每個幼兒表達自己作品的觀念,多傾聽幼兒展示自己作品的內容和思想,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特別是過了解幼兒自身評價的作品,本班有個男孩子,只要是美術作品,不管什么內容,他的畫面上都是用記號筆畫的長線組成的圖形,如下所示:
這些都是他最近幾次的美術作品收集,每次進行美術創作,不管老師要求小朋友畫什么主題的作品,他最后的交上來的都是這種類型。好幾次與他親切交談,“成成,你為什么要畫這些,這個代表的是什么意思”他總會興致勃勃地,面帶笑臉的和你溝通“老師,這是怪獸,這是╳╳怪獸,這是╳╳怪獸。”“但是為什么不給怪獸上顏色呢?怪獸也有不同的種類,有些怪獸很漂亮”“老師,怪獸一般都是黑色的,我不要給它上顏色。”但是其余的一日生活接觸中,成成除了上課注意力比較不太集中,吃飯、睡覺比較慢等,平時幼兒間的相處,與老師表達自身的需求等交流都是十分的自然,總體是個懂禮貌的小朋友。但他對藝術作品的表達卻有著自己的思想和方式,我們雖然不懂這個孩子為什么每次作品都是這樣的形式出現,但是我們可以學會正確的評價,充分肯定他自身繪畫的積極性。
5、教師評價語言具體化,體現激勵性。
教師所用的評價語言需要明確、集體化,不可用寬泛的語言進行評價,比如:從畫面的表面到畫面的分配,以及畫面的相關話題,慢慢從幼兒的的畫面中評價幼兒自身想表達的意思,想表達的內容和思想。教師的語言要積極引導,比如:多引導一些開放性的問題,“這幅作品你想表達什么呢?”“這這里你為什么要這樣畫?”“還有別的方式來進行表達嗎?”總之,需要提一些能擴散幼兒的思維方式的問題,來刺激幼兒的思維,還原幼兒畫面的本質,通過畫面了解幼兒內心的真實想法和需求。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