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作者:@佚名 2017-09-22 16:02:29
幼教網整理了關于幼兒繪畫教育論文《談幼兒園美術區域活動的創設》,希望對幼兒學習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為貫徹《綱要》精神,教育應該給孩子提供一個有利于其身心發展,適合其興趣、認知水平,可供他們自由選擇的寬松的環境,而區域活動的開展正是迎合了幼兒發展的需要,讓幼兒進行自主選擇、自由結伴進入活動區,大膽而真實地表現自己。以往,幼兒的美術活動通常是在課堂中,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這種集體活動教學往往更強調技能技巧和標準化要求,提出統一的教學目標,讓創造性的表現活動降格為機械的訓練,忽視幼兒間的能力差異。使幼兒在被動地模仿和服從中,喪失自信心和對藝術活動的熱情。
《綱要》反復指出藝術是幼兒“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而美術區域的創設則讓幼兒們在寬松、愉快的環境中盡情發揮創造性思維,發掘他們的創造潛能。在活動中幼兒可以按自己的興趣和意愿去進行材料的選擇,并可用多種自己喜歡的形式進行表達,從而保護幼兒對藝術活動的信心和興趣。二年以來,我們通過對本班幼兒美術區域的創設和活動中的實踐與研究,在轉變以往教師示范或教師命題的基礎下幼兒進行活動,使更多幼兒喜歡上了美術活動,更在其操作過程中積累了經驗,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一、豐富的材料增強幼兒活動興趣。
幼兒天生是好奇的,對周圍的事物和活動有著廣泛的興趣。興趣是幼兒參與任何活動的首要前提,但興趣是短暫的,易受條件的變化而不斷變化。
以往單一的美術材料往往使幼兒學得較為乏味,也無法使其對美術活動保持長久而濃厚的興趣,而美術區域活動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幼兒體驗到了豐富的生活材料所帶來的快樂。如:我們為幼兒準備豐富的繪畫工具有:紙、筆、油畫棒、顏料等;紙工、泥工工具有:剪刀、漿糊、橡皮泥、牙簽、抹布等;還可投放一些輔助工具如:棉簽、石頭、各種紙、布;廢舊材料如:塑料管、蛋殼、水果網、木條、泡沫板等,用于自創作品。當幼兒在操作時,他們運用各種感官探索材料的性質,選擇不同的方法使用,促進了幼兒創造性的發展;顒又,我們不會因為“衛生”而收起了顏料盒;因為幼兒的“亂張貼”而藏起了漿糊。相反,我們為每個幼兒準備一件工作衣、在美術區中鋪設桌布、并布置創意空間主題墻。在具體操作中,讓幼兒自己制定計劃,讓幼兒始終處于開放、自由的狀態進行創作活動。
由于美術區域中材料的豐富性和多樣性,使幼兒的想法不受材料的限制,自由選擇,盡情發揮。因此,幼兒創作的作品可謂是千姿百態,充分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如:在“魚”的主題表現中,有的幼兒會用“蠟筆”在紙上進行豐富的構畫,有的幼兒會先用橡皮泥捏出魚或用紙剪出魚,然后再進行描繪。在幼兒與材料的作用中,幼兒們新奇的構思與大膽的表現使畫面活潑而富有生氣,不僅畫得形態各異,表情、動作都非常生動、有趣。從中,增強了幼兒對藝術活動的創作興趣。
二、“主題”形式的開展促進幼兒思維發展。
在活動內容的選擇上,既要遵循幼兒的認知發展特點,又要避免幼兒表現形式多、雜而無主線的情況。因此,以“主題”形式開展,較為適宜。
主題活動的時間,我們通常以幼兒的興趣為主,不定期更換。主題活動的內容,我們善于從幼兒的生活經驗中挖掘好的美術表現題材,還根據幼兒最熱門的“話題”來確立主題,如:“藍貓”、“天線寶寶”、“彈珠警察”、“奧特曼”等。另外,我們還嘗試結合家鄉風情為幼兒創設主題,如:“水鄉嘉興”、“南湖春色”、“古運河畔”、“船”等,使活動形式充分滿足幼兒的不同需要。在自創主題“船”活動中,我們收集了各種各樣的船。為了提升幼兒經驗,我設計了綜合活動:各種各樣的船,讓幼兒在了解船的基本特征后,用各種廢物制作“船”。就在幼兒們熱火朝天地動手操作時,我發現欣欣卻坐在那一動也不動。于是我走到她身邊問她:“你為什么不做呀?”“我不會!”“那你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做!”馬馮琪主動地來到了欣欣身邊開始操作,可我發現欣欣只是在一邊看著,并沒有真正動手參與。由于時間關系,教學內容只好告一段落,我把船投放到了美術區中。下午,我意外地發現了美術區中的欣欣,她正獨自用二個牙膏盒在創造一艘游艇呢,一會看看,一會又笑笑,正沉浸在喜悅中。課堂中毫無興趣的她,此時竟然如此陶醉?
主題活動的內容與幼兒的真實生活經驗相聯系,充分調動了幼兒內在的活動動機;主題活動的形式順應幼兒的發展需要,使幼兒的發散性思維和創新能力得到了淋漓盡致地發揮。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