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6-11-23 15:25:50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上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青島市幼兒素質發展課程教師用書》--《語言表達》教材中的一節教育活動《泡泡變成包》。我將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今天的說課:
一、說教材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任性、自以為是,自我保護能力較差,安全意識薄弱。《泡泡變成包》圖中優美的景色,典型的形象塑造,讓幼兒深深為之吸引。根據幼兒已有的經驗和學習的興趣,教師以排圖講述的形式組織活動,發展了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引導幼兒按照自己的意愿排圖知道“泡泡怎樣變成包”,使幼兒懂得外出活動和走路時要專心,會自我保護,不做危險的事。這樣貼近幼兒生活,還會積極參與活動。針對以上分析,我從知識、能力、情感三方面確定了本活動教學目標。
1.根據故事發展的順序,能用較完成連貫的語言描述“吹泡泡走路”的動作、表情和心情。(這是本活動的重點)
2.學習有順序的觀察、理解圖意,嘗試分析、推理“泡泡變成包”的過程并準確排序。(這是本活動的難點)
3.懂得外出活動和走路時要專心,會自我保護,不做危險的事。
為了此次活動的組織符合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的協調統一,寓教育于生活情景游戲之中,我做了以下準備:故事圖片四張、幼兒人手一套與畫面相同的圖片;課前與幼兒玩“吹泡泡”游戲。
二、說教法
1.直觀法:活動開始直接讓幼兒觀察圖片,形象鮮明突出,容易吸引幼兒的興趣。
2.圖片演示法:幼兒通過觀看圖片,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發展孩子的觀察力,在輕松的氛圍中理解故事內容。
3.提問法:在教學中,我嘗試用多樣性、開發性的提問來啟發幼兒的思維,又能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表達自己的想法。引導幼兒有目的、有順序地仔細觀察、激發幼兒說的興趣,創造幼兒說的空間。
4.引領操作講述法:教師示范排圖講述方法,激發幼兒興趣,發揮想象力。
5.激趣觀察法:教師直接以問題“你們玩過了吹泡泡的游戲,泡泡會變成包嗎?”引起幼兒觀察圖片興趣。
三、說學法
1.談話法:在活動中適當的問題有助于活躍幼兒的思維,有利于幼兒獲得新知識和發展智力,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較好的語言習慣。
2.分組討論法:幼兒在活動中,分組討論想象圖片進行創編想象,正體現了《綱要》中提出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過程中發展起來的”。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