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京報 2014-05-07 10:21:54
作為老牌的優質教育資源集聚區,西城區義務教育階段改革走向,通常會被外界認為具有風向標意義。多年來,西城區一直在通過各種方式追求實現區域內教育的高位均衡。今年以來,西城區打出的“組合拳”令人目不暇接:教育集團數量繼續壯大、全區試行學區制、12所小學將按比例直升優質初中,僅僅是這些剛剛啟幕的改革,就帶給在西城區工作和生活的人們無限遐想。
西城區此輪改革的序曲,始于4月初公布的《關于推進義務教育重點領域綜合改革的實施意見》,其中明確:西城區從今年起全面試行學區制,根據轄區內15個街道,劃出11大學區。
西城區教委有關負責人同時表示,西城區率先實施的“教育集團”也將繼續“擴容”:教育集團數量從現有的4個增至15個;集團校范圍從19所提升到69所,將占到西城區中小學總數的50%以上。大幅增加優質初中校接收計算機派位比例的規模,也是西城區未來的方向。預計到2017年,“大派位”比例將達到90%。
每個學區包括三類校
西城區的11個學區,是以街道行政區劃為基礎設定,分別是:德勝學區、什剎海學區、西長安街學區、大柵欄椿樹天橋學區、新街口學區、金融街學區、陶然亭白紙坊學區、展覽路學區、月壇學區、廣安門內牛街學區、廣安門外學區。
15個街道為何只劃出11個學區?西城區教委副主任趙蓬欣稱,各街道面積大小不一,教育資源分布也有差異。依教育布局需要,以及學校辦學規模等差異,西城區在設置學區時考慮到了將優質校與普通校進行整合,每個學區都布局有優質校、教育集團成員校和特色校三大類學校;數量上每個學區至少擁有4所以上學校,最多有10所左右學校,基本保證優質教育資源在各學區內均衡配置。
新增3000余優質學位
除在劃分學區時講究“肥瘦搭配”,對學區內部的學校,西城區也通過新建改擴建、擴大優質校劃片范圍、集團辦學、資源重組4種方式,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規模。
西城區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完成新建改擴建的學校有育翔小學、自忠小學、北京小學、北京第一實驗小學、育民小學。如北京小學在廣外增加了一個24個班的校區,實驗一小也在廣外地區新增了12個班的校區。
新增劃片范圍的學校涉及北京第一實驗小學、北京第二實驗小學和奮斗小學3所。育民小學、黃城根小學、西城師范學校附屬小學通過資源整合和集團辦學的方式增加優質學位。
通過多項改革舉措,西城區今年9月新增出87個小學優質班,總體學位增加3000余個。
舉措
15教育集團覆蓋69所中小學
西城區教委副主任趙蓬欣介紹,今年該區將繼續擴大教育集團規模,通過新增和調整,使教育集團總數達到15個,涉及69所中小學。
2012年9月,西城區成立了北京四中、八中、實驗二小、北京小學四個教育集團,共包含19所集團校(幼兒園)。
趙蓬欣表示,設立教育集團的原則是優質學校引領,目前黃城根小學、育民小學、北師大附中、實驗中學等多所優質校也已計劃組建教育集團。未來的集團,將全面實現統一教育理念、統一教學規劃、統籌教研活動、統籌師資調配的目標。
12小學明年直升優質初中
今年,西城區還將探索小學直升初中模式。目前已確定的學校有12所,包括裕中小學、雷鋒小學等;對口直升優質初中共8所,涉及北京四中、三帆中學、實驗中學、師大附中等。
據了解,按照自愿的原則,從明年起,12所小學的應屆畢業生直升中學的比例為30%,之后逐年遞增,6年后直升中學的比例將不低于80%。“今年試點的12所小學都離直升中學很近,保證了學生就近入學就能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西城區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釋疑
學區暫不與升學掛鉤
家住展覽路的王女士,小孩今年上幼兒園大班,即將幼升小。學區改革政策發布后,她聽到傳言:今年幼升小的孩子都要統一采集信息,之后系統只提示屬于哪個學區,該學區內所有孩子都派位入學,“派到哪個學校,就算哪個學校”,而學校單獨劃片已不復存在。如果生源多于該學區的招生學位,區教委還要對多出的統一調劑。
不過對于這類傳言,西城區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11個學區暫不與升學掛鉤,主要用于教育資源交流、均衡發展,今后將逐步推出依據11個學區的升學政策。
近日西城區公布的《關于2014年義務教育階段入學工作的意見》中規定,今年該區幼升小包括學區登記入學、寄宿申請入學、政策保障協調入學、非京籍分配入學等四種方式。
西城區教委相關負責人解釋說,政策中按“學區”登記入學,并非指今年新規劃的11個學區,還是按“服務片”劃片入學。所謂的“服務片”,即每所小學都對應一個招生服務范圍,適齡兒童的戶籍或居住地在某一小學的服務范圍內,就可以劃入該小學。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