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家長幫社區 作者:和諧致美 2013-12-26 10:40:05
1、時間自己安排
在很多朋友眼中,李女士算得上是個“超級媽媽”,一個懂得如何幫助女兒培養好習慣的超級媽媽。和其他小孩子一樣,李女士的女兒也有寫作業拖拖拉拉的壞毛病,寫著寫著就會到冰箱里找零食吃,或者跑到客廳看看電視;即使是看見她安安靜靜地坐著寫作業,仔細觀察才發現孩子正在發呆。
以前,李女士也啰嗦過:“還不快去寫作業?”催促、責罵是家長們自然而慣常的做法。孩子缺乏自覺性,家長需要督促,督促就需要催促和責罵,這就是大多數家長的邏輯。
這個邏輯并沒有錯,但李女士不想罵孩子,她想催促與責罵應該不是最佳的辦法。于是,有一天,她找了一張小紙條,用筆把它劃成24等分,然后告訴女兒,每個等份代表一個小時,把吃飯、睡覺的時間除去之后,還有游泳、彈琴,剩下的時間是有限的,做作業也就那么一兩個小時;如果不能在這一兩個小時完成作業,那就必然擠占其他的游樂時間。
女兒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第一個晚上,女兒開始比較專心地做作業,雖然偶爾也會耐不住起來“活動活動”,做點小動作,但李女士沒有吱聲。到了晚上10點,該是上床休息的時候了,孩子皺了皺眉頭,想繼續把作業做完。李女士卻沒理女兒的要求,命令她上床睡覺:“已經給你時間了,沒做完就是你的效率問題了。去睡覺了,作業沒做完,明天上學,該怎么挨老師批評就挨吧。”
李女士不想讓女兒因為趕作業而影響了第二天的學習狀態,而更大的意義是,她要讓女兒明白,時間的長度是有限的,要學會安排時間,提高時間的利用效率;拖拖拉拉而導致的后果只能由自己承擔。
挨批評是逃避不了的。有了壓力,女兒從此自己心里繃緊了根弦,寫作業再也不磨磨蹭蹭了。到了后來,放學后她先到圖書館自己把作業完成了再回家。
2、作業自己把關
讓孩子抓緊時間、加快做作業的速度是一方面,但同時是不是也會出現很多錯誤呢?學校里老師要求孩子的作業完成之后要讓家長簽名。一開始,李女士也會認真地幫女兒看看作業完成得怎么樣,還會很細心地幫助她把錯誤一道道糾正過來。那陣子,女兒的作業本都是A、A+。到了后來,李女士對女兒說,媽媽以后的簽名只負責檢查你有沒有完成,至于作業有沒有出錯,由你自己來把關吧!
沒有了媽媽的監督,女兒的作業本逐漸出現了B、甚至是C,對于這些成績,女兒一開始覺得挺委屈的。但是媽媽認為,這就是對學校教學情況的真實反映;而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培養責任心,不要把作業當成任務,而且是別人的任務。慢慢地,女兒也學會了自己完成作業、自己檢查、糾錯。
3、書包自己整理
剛上一年級的時候,孩子們的書包一下子鼓了起來:語文、數學、自然科學以及其他各種各樣的輔導資料,這么多課本讓孩子們每天都得為該帶哪些課本發愁。而一旦把課本落在家里,孩子們就會打電話給家里的保姆:“阿姨,我忘了拿××課本,幫我拿到學校來吧!”……
李女士不愿讓保姆阿姨為孩子跑腿。頭兩天,她幫著女兒一起整理書包;后來,她就讓女兒自己收拾,該拿什么拿什么,落了東西不準打電話回家讓阿姨帶。沒有可以依賴的“跑腿”,女兒責任心也強了許多。“孩子在學校里是怕挨老師批評的,沒有了‘靠山’,孩子不自立也不行。”
對于“超級媽媽”的稱號,李女士一笑而過。“誰都可以當自己孩子的“超級媽媽”,每個人都要成長,我只不過是和孩子一起去面對過渡期的困難罷了。”很多家長往往都會朝孩子們吼“為什么做得這么差?”“為什么不那樣做”之類的話,但是究竟如何幫孩子去糾正,去做得更好,卻沒有拿出有效的教育方法。而從李女士的教育實踐個例來看,從收拾書包到做作業,她所采取的就是“先幫手、再放手”。“孩子們其實都是很聰明,領悟性很高。”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