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本站原創 2012-08-02 10:51:57
孩子的能力系統是多方面的,不應簡單地以一次的測試成績判斷他的智力,也不要因為一兩個方面能力的薄弱,而否認了孩子的整體能力;相反,應該全面了解孩子的綜合能力并根據孩子的個性,采用個性化的教育方式。
一般來說,八大學習模式,即由注意力、記憶、語言、空間排序、時間排序、運動、社交和高級思維八大系統組成。很少有孩子面面俱到,關鍵是發現孩子的優勢與劣勢,不要將孩子劣勢擴大成“問題孩子”,而是更有針對性地幫助孩子去發揮與克服。
三、“慢孩子”就是“笨孩子”
學一件事情比別的孩子速度慢,到了一個新環境很長時間不適應等,這些行為都容易被家長和老師認為是“笨孩子”的表現。這些都是適應性低的表現,但這并不代表這些孩子的能力不行,只是這類孩子的一種行為方式。
“慢孩子”可能學一首詩的速度比較慢,但他們一般相應地會記得比較牢、比較久,這是他們學習事物的一種習慣方式。而且,這些“慢孩子”長大后很有可能具備其他“快孩子”沒有的優勢——在遇到不良刺激比如吸毒、偷竊等誘惑時,不像那些接受快的孩子一樣容易改變,而是抱著審視的態度去接受。國外學能專家還建議家長讓孩子學會控制節奏,慢慢去想慢慢做一些事情,這個可以幫助孩子學習怎么去控制他的行為和一些語言的節奏。
四、孩子“愛動”就是“多動癥”
課堂上沒有人說話,所有人都安靜地聽課——這是所有老師都很喜歡的課堂氣氛,但這基本是不可能的,總有一些孩子會說說話,做做小動作等,來擾亂課堂秩序,而這些孩子往往被老師認為是有多動癥的。
這類孩子其實屬于運動機能占優勢,故喜歡用肢體代表語言。所以,并不是所有“愛動”的孩子都是真的患有多動癥。有的孩子比較聰明,聽老師講了一半課程,就已經掌握了基本要領,知道下面該講什么了,感覺無聊便開始做做小動作。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