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孫春穎 魏思宇 2011-05-09 10:11:39
兒童對語言的認識基本上都來自家長、學校以及整個社會的共同認識,因此,要改善兒童在語言使用中雙言、雙語混雜的狀況,我們首先要樹立正確的語言觀念,要對漢語、普通話有正確的認識:一方面應認識到,學習英語固然能使兒童在未來的國際交往中占有優勢,但不應該以犧牲母語為代價;另一方面應認識到,推廣普通話不是一種政治需要,而是社會發展、人際交往日益廣泛的必然需求。
隨著普通話推廣和雙語教學的發展,漢族兒童的母語使用狀況成為一個值得重視的課題。尤其在方言區,受多語多言環境的影響,兒童的母語使用呈現出多語多言相互干擾的狀況。對浙江地區雙言環境下兒童的普通話語音情況、詞語使用情況以及雙語環境下兒童的語言表達情況進行的調查發現,兒童雙言、雙語混雜使用的現象非常普遍,主要表現為普通話發音受到方言音干擾、普通話詞與方言詞夾雜使用以及漢英夾雜使用。
對于雙言環境中兒童的普通話語音情況,我們通過問卷、訪談等形式對城區兒童和農村兒童進行了對比調查,結果顯示: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些兒童的普通話水平逐漸提高;同年齡段兒童相比,普通話環境中兒童的普通話語音水平及口語表達流利度都略高于方言環境中的兒童。調查人員在兩所學校提出同一個談話主題,城區兒童能用較標準的普通話較流利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思維發散,表現欲強;與之相比,農村兒童表達時常會插入“那個”、“嗯”、“是……”等,出現這些停頓之后,普通話語音就會發生較明顯的錯誤。在日常交流的語言選擇傾向方面,城區兒童更愿意用普通話與他人進行交流,而農村兒童更習慣于用方言。
對于雙言環境中低齡兒童的詞語使用情況,我們對3名3—4歲兒童的日常用語進行了為期3個月左右的自然觀察。我們發現,這些兒童普遍存在普通話詞語與方言詞語混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說話時以普通話為主體、間雜方言詞語。對于那些在方言中與在普通話中意義完全相同,只是發音不同的詞語,這些兒童會直接說詞的方言音。兒童有時會把某些詞的方言發音稍作變化。有時會在一些句子中使用某些詞的普通話形式,但在另外一些句子中又會選擇用方言詞表達。換句話說,兒童在表達同一意義時,不會只選擇一種表達方式。在這些兒童看來,部分方言詞具有專指性。
對于雙語教學環境中兒童漢語使用情況,我們在采用“浸入式”英語教學模式的雙語教學機構中,對兩個班(分別由4—6.5周歲兒童和6.5—9周歲兒童構成)的16名兒童進行了為期5個月的跟蹤調查。調查顯示,很多接受雙語教育的兒童在表達上都出現了兩種語言相互干擾和混淆的現象。主要表現為:
相同的拉丁字母漢英讀法混淆
4—6.5周歲兒童主要是將英語小寫字母的讀法與漢語拼音混淆,多把漢語拼音誤讀為英語字母的發音;6.5—9周歲兒童不僅有英語小寫字母與漢語拼音混淆的情況,還出現了英語字母內部混淆的現象,但多是把英語字母誤讀為漢語拼音。如拼讀單詞“iguana”時,不少學生將“i”直接讀成漢語拼音中的“[i]”。
語言表達中英漢夾雜
4—6.5周歲兒童往往會出現知道某個概念用英文怎么說,而不知中文詞語的情況。如在生活中兒童能說出“給我pink(粉紅)”或者“我喜歡brown(棕色)”,但被問及“pink”“brown”的中文意思時,卻說不出其對應詞。6.5—9周歲兒童則大量出現英語句子中夾雜漢語詞或漢語句子中夾雜英文單詞的現象。“three加two等于five”、“Teacher,I’mgo廁所”、“你們大人跑得太slow”之類的句子層出不窮。
依賴中文翻譯
6.5—9周歲的兒童表達時會下意識地尋找其中文翻譯,希望通過母語翻譯來尋求交際的自信。
文化依附分化
4—6.5周歲的兒童在禮貌用語、個性表現方面更傾向于英語文化,更加開放、直接、愛表現;6.5—9周歲的兒童則更具有中國文化內涵,更加謙虛、守紀、婉轉和穩重。不過經過幾個月的學習,學生們面對表揚都會坦然回答“Thankyou”。
當然,也不可否認,雙語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兒童大腦功能區的潛能,使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想象力等都得到了很好的發展。這些兒童在學習過程中培養起了強烈的語言表達意愿,他們的語言表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比單語教學環境下的同齡兒童更有優勢。
目前,多語多言環境中兒童母語使用受其他語言或方言干擾的問題已成為一種普遍現象。這種干擾限制了兒童語言能力的發展,是導致漢族兒童母語水平滑坡的一個重要原因。而這種現象之所以存在,一是因為兒童自身思維水平有限,在同時建立兩種語言意識時,不可避免會產生一些混淆;二是受兒童語言學習和使用環境的影響,包括家庭、學校、社會環境;三是受制于兒童語言學習的規律。
語碼選擇主要受制于講話人的自我意識和語境,要提高兒童合理選用或轉換語碼的能力,就要重視兒童語言學習的規律、兒童語言意識的建立以及兒童語言學習和使用的環境。兒童對語言的認識基本上都來自家長、學校以及整個社會的共同認識,因此,要改善兒童在語言使用中雙言、雙語混雜的狀況,我們首先要樹立正確的語言觀念,要對漢語、普通話有正確的認識:一方面應認識到,學習英語固然能使兒童在未來的國際交往中占有優勢,但不應該以犧牲母語為代價;另一方面應認識到,推廣普通話不是一種政治需要,而是社會發展、人際交往日益廣泛的必然需求。在此基礎上,要協調好雙言雙語學習的關系,借鑒第二語言教學的有效方法進行母語教學。此外,還要加強對兒童語言學習規律的研究。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