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深圳特區報 作者:張檣 2010-06-25 10:15:09
距離9月開學還有數月,與以往人們將目光集中在小學、中學、大學、不同的是,今年幼兒園的入園更為吸引人們的目光。家長在為孩子的入園奔走著、忙碌著,幼兒園的入園難已悄然由公辦幼兒園蔓延到民辦幼兒園,各地頻現有家長通宵排隊為求一入園名額。“入園難”問題愈演愈烈,該怎樣應對“生育潮”、“入園難”?近日網友們爭先恐后紛紛支招。
一些地方上幼兒園比考大學還難
近期,各地“入托難”的報道頻頻見諸報端。“入托難”已成為困擾群眾的熱點問題。眼下深圳也出現了家長通宵排隊爭搶入園名額的現象。據有關調查顯示,今年深圳幼兒園學位告急。
“天當房頂地當床,面包餅干當干糧,一家老少齊上陣,一切只因入托難。”近日流傳在網上的一句順口溜道出了其中的艱辛。為了讓孩子上一個滿意的幼兒園,家長們恨不能使出渾身解數,有的挖空心思找關系,有的幾天幾夜排長隊。論壇上眾多家長網友紛紛發帖傾訴在申請學位過程中遭遇的種種苦惱。
網友“香香栗子”早在女兒1歲時就和妻子商量要讓孩子受到最好的教育,他坦言公辦幼兒園的“直升式”入學是最吸引他們的地方,為了獲得一個入學名額,他們千方百計托關系、想辦法,最后繳納了4萬元的入園費。在女兒進入幼兒園后,又將原本買的房子出租,改為在幼兒園附近的小區租了一套房子。說到底,一切都是為了孩子,為了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
網友“清雨紅楓”稱,想給年滿兩周歲的孩子尋找一個托兒班,結果發現,原來由政府、單位和街道等開辦的托兒所大部分都銷聲匿跡,不再招收3歲以下的孩子入托。找了一個星期,價格便宜的幼兒園沒有托兒班,民辦幼兒園有托兒班,但是,高價的收費又讓家人覺得很吃力。
“上幼兒園怎么比考大學還難!”眾多家長網友如此感嘆。
網友把脈問診入托難
入托何其難,究竟難在哪兒?眾多網友紛紛跟帖,把脈問診。
“幼兒是祖國的未來,幼兒教育十分重要,應該放在政府的國民教育體系,當作一件大事來抓,公辦幼兒園少,民辦幼兒園雖然多,但收費高,教育質量參差不齊,是幼兒入托難的關鍵!”網友“中華有神舟”快人快語道。
網友“強扭西瓜”則認為,目前學前教育配套設施建設一直滯后于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不少地方居民區幼兒園規劃建設數量嚴重不足;新建小區配建幼兒園產權不明晰,出現少建、不建、挪作他用等現象;受企事業單位分離社會職能的影響,原有社會辦園的規模嚴重萎縮等。
對此,網友“曉凌”也坦言,以前幼兒園是由各個單位辦理,作為單位員工福利的一部分,對多數人來說,確實不存在上幼兒園難的問題,而且其價格由于是福利性質的,很便宜。但隨著幼兒教育走向社會,各單位自辦的幼兒園越來越少了,為此出現了入園難的問題,不僅是難而且很貴。
“幼兒園的招生信息不公開,可為什么教育主管部門也不及時站出來公布信息?由此不難看出,除了幼兒園‘賣方市場’的牛氣之外,更有教育主管部門的冷漠。”“網友“一針就靈”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此外,有網友還認為不少家長熱衷追逐名優幼兒園,對加劇“入托難”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另據專家分析指出,近年來出現的生育高峰,也是目前“入托難”的一個直接原因。中國老百姓都喜歡選擇在吉利年月、重大節日、喜慶節點生孩子,認為這是吉祥、平安的象征;這種文化心理和“從眾”心態,引導不少年輕人扎堆辦喜事、生寶寶。于是,“千禧寶寶”、“金豬寶寶”、“奧運寶寶”等接踵而至。這些可愛名字的背后,其實是一個接一個、熱熱鬧鬧的“生育潮”。
建議讓托幼事業回歸公益
在城市接受學前教育比上大學還難,學費比大學還貴,這樣的現象很不正常,亟待解決。唯有如此,“入園難”這個家長們心頭揮之不去的焦慮才能早一天消除。這是眾多網友一致的聲音。
不少網友認為,首先應讓托幼事業回歸民生,回歸公益。對此網友“射手7克拉”表示,讓托幼事業盡早回歸公益性,對于大部分地方政府而言,并不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財政支出、師資調配、區域布點,也不是不可解決的難題。信心比黃金還要金貴。對于托幼事業回歸民生,回歸公益,當前最需要的就是政府的決斷與信心。
一些網友還提出,應對幼兒園合理定價,公布成本。網友“益言九頂”指出,一些民辦幼兒園的收費讓很多家長都難以承受。幼兒園收費不該成為治理教育亂收費的盲點。學前教育作為教育事業的重要鏈條,不能任由市場調節。政府應針對幼兒園的辦學成本展開調查,為不同等級的幼兒園制定不同的收費標準。對此,網友“湘遙聞鶴唳”也表示,要把托幼收費與區域內群眾的收入水平結合起來,合理定價,嚴格控制收費水平。不能任由主辦方巧立名目亂收費,也不能允許相互攀比,以高檔化和奢侈化不斷推高成本,加重家長負擔。
此外,網上還頻頻出現幼兒學前教育要盡快立法的呼聲。有網友表示,一些發達國家對學前教育的法制化管理十分重視,近幾十年相繼出臺了學前教育法或相應的教育法規,如美國的《兒童保育與發展固定撥款法》、《早期學習機會法》,英國的《兒童保育法》、《保育標準法》,瑞典的《學前教育法》,日本的《兒童福利法》等等,從法律層面保證了學前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其做法和經驗有不少值得借鑒之處。
網友紛紛表示,解決“入園難”,政府歸位是關鍵。有網友認為,即使在生源低谷到來、入園孩子大幅減少時,也決不能像過去那樣,輕易將閑置的教育資源改作他用,而應當采取有效措施,通過合理利用,保持相當規模的學前教育資源。唯如此,才能從根本上滿足社會對教育的迫切需求,長期而有效地解決“入托難”、“上學難”。
有此一招
孩子入園難,在家設“私塾”
面對緊缺的學位、高昂的贊助費,不少工薪階層也在另尋出路。據介紹,現在網上興起了許多“自教族”的家長群落。這些家長都不讓孩子上幼兒園,而是專門由自己或者孩子的爺爺奶奶在家里教,類似古時的私塾,自己買書籍、玩具和用品,制定詳細的計劃教導孩子成長。
對于這樣的家庭式幼兒教育,有家長坦承有如下好處,因為幼兒園一年到頭有很多假期,實際上學天數并不多,但是交錢卻不少。另外,幼兒園人多,容易有傳染病,有什么感冒發燒的大家都不敢去上學了,算起來就更虧了。
至于小孩子的集體活動,他們介紹,一般通過網上的家長群,相約帶孩子出來聚會,大家互相接觸交流,也解決了孩子過集體生活的問題。
“與其給幾萬元贊助費,還不如把這筆錢給太太在家全職照顧孩子。”一些家長如此表示。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