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 2009-12-13 23:32:57
活動目標
1.通過閱讀和表述,鍛煉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2.通過對美術作品《酸奶瓶》的添畫,培養與鍛煉幼兒的組合能力,促進幼兒組合想像力的發展。
活動準備
1.材料:酸奶瓶圖片、畫筆、顏料、圖畫紙。
2.環境:布置一面墻飾——《我讓塑料酸奶瓶變成了新東西》和《我編出的新故事》,展示幼兒的作品。
3.前期經驗:幼兒已有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像能力,班上開展過圖形組合的活動。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圖片,請幼兒觀察。(畫面上畫著一個小朋友在看著一個塑料酸奶瓶。)
師:你們從這幅畫上看到了什么?
幼:一個小孩。
師:還有嗎?
幼:一個酸奶瓶。
師:一個小朋友在看著一個塑料酸奶瓶。他為什么這樣看著酸奶瓶呢?原來他在想:我能把這個酸奶瓶變成什么呢?你們都來幫這位小朋友想想,這個塑料酸奶瓶到底可以變成什么呢?
幼兒聽了沒有作出回答,只是雙眼看著老師。在觀察了孩子們的表現后.我進行了分析:幼兒對我提出的問題沒有反應,原因可以從兩個方面考慮:一個是幼兒沒有理解我的問題,所以不能作出反應;一個是幼兒聽明白了我的問題,但是由于沒有過此方面的經驗.加之思路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不能馬上回答出來。針對這種現象,我調整了自己的故事講述順序,緊接著出示了第二幅圖,為幼兒做擴思訓練的鋪墊。
2.教師出示第二幅圖片,引發幼兒的興趣,激發幼兒的想像。(畫面上畫著小朋友坐上了用酸奶瓶改裝成的“汽車”。)
幼:哇!變成汽車了。(幼兒看到圖畫,馬上有了積極的反應。)
師:原來這個小朋友把酸奶瓶和車轱轆組合在一起,變成了小汽車,你們會把酸奶瓶變成什么呢?
3.請幼兒大膽地把自己的想像說出來,并利用教師提供的材料進行平面制作。
幼1:我想把它變成飛機。
師:你怎么就能把它變成飛機呢?
幼1:在瓶子的兩邊加上兩個硬紙片,做成翅膀,就行了。
這是用結構組合的方法來實現的。老師與幼兒的對話,目的是幫助幼兒明確怎樣才能把酸奶瓶改變成自己想像的東西。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