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8-07 12:58:59
暑期推出了《麥兜響當當》,大家有空不妨與孩子一起分享。
麥兜從來就不是一個簡單的童話故事。世界上幾乎所有卡通形象都是虛擬的、美好的、不諳世事的,但原本在大角咀的麥兜卻要背上行囊北上武漢,為了生活習得一技傍身。如果史努比開始投簡歷找工作,那一定是刻意的黑色幽默,而在麥兜身上,一切行為因為“草根”二字而變得合情合理,如果不是成人寓言的話,黑色幽默又怎會變得如此理所當然?
《麥兜響當當》表面依舊“草根”,單親的麥太北上大陸闖天下,將麥兜放在太乙春花門下學習太極拳,而故事的內里卻不盡如此,除了一些謝立文式的爛gag笑話依舊普羅大眾外,其本質卻延續(xù)了《菠蘿油王子》和《春田花花同學會》的悲觀論調,從一片繁華喧鬧景象中透露出淡淡的憂傷和無奈。
回到對于麥兜喜劇的草根定義,按林奕華的說法,香港人的所謂“草根”多數是涉及金錢問題,物質貧乏乃是許多小人物的中心命題。而縱觀謝立文的幾部麥兜系列電影,其中心思想卻是對這種“草根”心態(tài)的恐懼和逃避,它一點也不似許冠文或周星馳電影的“草根”主題,在他們的電影里,主角們的最大理想便是在物質方面獲得截然不同的新生。雖然麥兜系列中的麥太如同一般香港人一般實利主義,為了安身立命可以爭取廣告代言人身份,可以去電視臺做紙包雞,可以北上,但真正的主角麥兜卻是一位不愿意過多參與物質追逐的香港“異類”,他對于成人法則一無所知,一直抱著天真的想法活在精神世界中,對于親情與友情有著一般香港人所沒有的觸覺,經常敏感得放聲大哭。在《麥兜響當當》里,北上的麥兜在太乙春花門中的生活與春田花花幼稚園里幾乎無異,道長與道姐是校長與misschan的轉化,生活依舊是百無聊中點綴著彷徨與脈脈溫情,連小朋友們的基本愿望也沒曾改變,他們的“打邊爐”夢想轉化成了煉丹爐里的“一鍋出”,麥兜的世界依舊故我,懵懵懂懂,死蠢依舊。
但理想終歸是理想,麥太從武漢跑到上海,為了生活和家庭忙碌奔波,物質的束縛一刻也未曾松懈,從道觀逃出的麥兜此時打電話給媽媽,那一剎那畫面中充滿了無盡的哀愁與感傷。長大后的麥兜在麥太火化當日看著裊裊炊煙想到了些什么?他知道他必須為了最愛的媽媽,讓自己成長。麥兜的長大是不經意間的,但卻絲毫沒有減弱殘酷意味。
電影中對麥兜的一句評語:“他不是低能,只是太善良”,這句話不如說成“他不懂迎合這個物質世界,他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謝立文希望他繼續(xù)死蠢,繼續(xù)笨,繼續(xù)大力,繼續(xù)開瓶蓋,但事實上明明是不可能的,長大后的麥兜分明已經在第一集,《麥兜故事》中西裝革履地寂寥走著,不得不融入到現實的世界中,為了三餐一宿奔忙。雖然想逃避“草根”,但電影人物卻不得不陷入“草根”的窠臼之中,這大概是麥兜系列電影中悲傷的終極源頭。而對于這個越來越物化的世界,麥兜的坐言起行也始終只是個爛gag,可以笑一笑,但僅僅是爛gag而已,爛gag怎么能當真呢?
這集麥兜電影中特別的一點,是將麥兜與阿may的友情放大了,在過往故事中經常都與麥兜進行交談的阿may,不過是個過場人物,而在《響當當》中,她卻成了除了“說書人”外的一個新的視角,她在故事結尾處貫徹了謝立文對于這部電影成人童話的闡釋,以一種溫暖感傷的基調描述了兩位好友成年后的相見,單單幾個畫面,已經交代了悲喜交加的成長體驗,一切盡在不言中。
這部電影在國內的修改與結果也正好切合了麥兜的命運。麥兜不得不融入這個勢利的世界,同樣香港電影北上也不得不接受這樣面目全非的結果。
社會有社會的游戲規(guī)則,北上也有北上的生存規(guī)矩,也許有一天麥兜會變成“聰明而不善良”吧?這才是這個故事真正悲傷的開始。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