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09-07-17 23:36:22
從2001年9月始,由常州市教研室領銜主持的“轉變學習方式,展現幼兒主體性”的課題,以研究兒童的學習和兒童主體性發展為重要視角,積極營造支持性、研究型的群體互動環境,追求教師教育理念與行為的根本性轉變,努力尋求兒童有效學習、主動發展的方式方法,在總課題框架下附設18個子課題,圍繞兒童學習方式的轉變,18所幼兒園分別從不同角度切入,轄市區幼教教研員主動介入,進行了一場幼兒園教育教學的改革。
本課題研究歷時二年半,18所幼兒園漸漸地進入研究的態勢,在研究過程中承載了課題組成員先進的教育思想,豐富的教育智慧和創新的教育策略,各子課題實驗學校注重過程研究、制度落實、學習研討和資料積累工作,分別撰寫了相關的研究報告(附后)。在此,就總課題研究作簡要總結。
一、研究背景
現代兒童學習觀認為,兒童的學習應該是主動的、建構式的發現學習而不是被動的、機械的接受性學習,是生活經驗體系而非學科知識體系。教育的基本原則是使兒童身心獲得主動、全面、和諧發展。幼兒期是一個充滿活力、蘊藏著巨大發展潛能并具有很強可塑性的生命階段。兒童擁有與生俱來的早期學習潛能,他們渴望學習,喜歡探究,愛好活動,富于想象、表現、創造。幼兒園教育必須為幼兒一生的發展奠定良好的素質基礎。因此,幼教工作者要尊重兒童、激活潛能,倡導主動活動,引導主體發展,在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習慣和能力,讓孩子從小學會學習、學會生活。
但在幼兒園的實際工作中,由于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教師整天為教學而忙碌,考慮自己怎樣教的多,考慮幼兒主動學的少,教學代替了學習,變成了說教和訓練,幼兒被動學習的現象或多或少地存在,嚴重影響幼兒教育的質量;再者,現代教育思潮不斷興起,教改口號聲聲吹響,主體教育的理念在逐步形成,如何使現代化的教育思想,即正確的教育觀、兒童觀、學習觀、活動觀、發展觀、課程觀……轉化到具體的實踐中去,切實幫助教師轉變觀念、改善行為、改革模式,深入貫徹《幼兒園工作規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及素質教育的重要精神,培養新時期具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主動和諧發展的幼兒,這是幼教工作者必須深思和致力于探索的課題。
基于對兒童生命個體學習潛能的再認識,以及對當前幼教改革新面臨的種種問題的思考,本課題試圖在先進的幼兒教育理論指導下,站在兒童的角度,關注兒童的學習,研究幼兒園教育活動中幼兒有效學習、主動發展及教師指導幼兒主體性發展的行為策略,在實踐操作層面上,進行實證性的探索研究,形成一系列引導兒童主動學習的行之有效的學習模式,為幫助幼兒教師從觀念向行為轉化提供新的工作平臺,以此推動常州地區的幼兒園教育教學改革。
二、理論思考
1、理論依據
現代教育的活動理論認為:學習是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知識是學習者經過同化、順應機制而建構起來的經驗體系,兒童的學習必須成為兒童主動探索、自我思考、觀察比較、提問討論的過程。教師是兒童發展的支持者,他的基本任務是促進兒童主動學習(《活動中的幼兒》),兒童主動參與的活動,是幼兒發展的源泉和中介,兒童是活動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
現代兒童發展理論認為:兒童是獨立的、正在發展著的個體,兒童成長在一定的自然、社會、文化環境中,應注重給他們提供指向環境的體驗、交往、操作、思考的機會。幼兒教育本質上不是灌輸,而是創造一種輕松、愉快而富含有效刺激的環境,引導幼兒在全身心參與的諸多活動中得到發展。(《學前教育學》)
《幼兒園工作規程》也明確指出:“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應是有目的、有計劃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活動的,多種形式的教育過程。”“組織活動應根據不同的教育內容,充分利用周圍環境的有利條件,積極發揮幼兒感官作用,靈活地運用集體或個別活動的形式,為幼兒提供充分活動的機會,注重活動的過程,促進每個幼兒在不同水平上得到發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在五大領域的內容與要求中分別指出:
健康――“用幼兒感興趣的方式發展基本動作,提高動手的協調性、靈活性。”
語言――“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社會――“為每個幼兒提供表現自己長處和獲得成功的機會,增強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科學――“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支持、鼓勵他們大膽提出問題,發表不同意見,學會尊重別人的觀點和經驗……學習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藝術――“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2、概念界定
、“學習方式”:學習方式較之于學習方法是更為上位的東西,學習方式相對穩定,學習方法相對靈活,學習方式不僅包括學習方法及其關系,而且涉及學習習慣、學習意識、學習態度、學習品質等心理因素和心靈力量。
、“主體性”:從本質上說是活動主體在同客體的相互作用中表現出來的功能特性,即主體與客體發生關系時表現出來的以“自我”為中心的能動性、占有性,強調的是主體對客體的認知、征服與占有,主體性是人作為活動主體的質的規定性,它是指在與客體相互作用中得到發展的人的本質力量的部分,是人性之精華。所謂主體教育,在價值取向上,強調由傳承性教育向創造性教育的轉變;在教育過程上,強調尊重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受教育者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研究目標
1、本課題旨在引導教師在教育實踐中提升教育理念,改善教育行為,吸收先進的教育理論和教育思想,密切關注教育對象,真正做到觀察兒童、了解兒童,對自身的教育行為進行理性的思考,從而形成一支現代教育思想武裝起來的幼師群體。
2、通過研究,切實改變幼兒園教育中孩子被動學習,教師機械教導、重復勞動、低效勞動的局面,從根本上推進素質教育,追求幼兒教育的價值功能,實現幼兒的主體發展價值。
3、本課題以研究兒童的學習為切入口,做到尊重兒童,激活學習潛能,以培養主動、活潑、和諧發展的健康兒童為目標,倡導主體教育理念,關愛幼兒,讓幼兒充分享受童年的歡樂、學習的快樂,提升幼兒生命的質量,促進幼兒基本素質的形成,這將為幼兒的后繼學習,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4、在本課題總的指導思想下,各幼兒園根據自身特點,可有選擇地、有針對性地圍繞總課題進行某方面的研究,在多層次、多角度,開放性、動態性研究的基礎上,在實踐中構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幼兒主動學習模式,有利于指導我市幼兒園的教育改革,大面積提高幼兒園的教育質量。
四、研究內容
1、在各種活動中探討兒童體驗學習、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方式和策略。
2、各科教學中(音、體、美、語言、科學)幼兒學習方式的有效指導策略和主體感受、表現表達。
3、主題綜合活動中幼兒的自主創新學習。
4、游戲及區角活動中幼兒的主動學習,自主體驗。
5、兒童有效學習,主體教育活動中的環境創設。
6、兒童有效學習,主體教育活動中的師幼互動。
7、兒童有效學習,主體教育活動中的發展性評價。
(附:具體內容參見18個子課題一覽表)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