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12 22:25:46
社區是城市的細胞,是富有人情味的社會關系,是具有共同目標、共同地域、共同利害、共同意識的社會共同體。隨著城市社區的發展與壯大,社區已成為我們社會的一級基層組織,其社會功能也在不斷健全,尤其是社區的教育功能日益引起了人們的重視。幼兒生活在社區里,社區是幼兒發展中影響最大、最直接的微觀環境。人們也愈來
愈認識到社區教育對于幼兒園教育的重要價值。而社區中的物質資源、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都能成為為幼兒園教育教學服務的教育資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在總則里提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在組織與實施中,《綱要》又指出:幼兒園應“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社區的教育資源,擴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促進幼兒教育質量的不斷提高。對于正在實施二期課改的幼兒園教育教學來說,應該充分發揮社區教育資源的作用,把幼兒園教育與社區教育相融匯,將社區的一切有利資源轉化為幼兒園教育活動的資源,使幼兒教育成為幼兒園、社區共同的事業,形成幼兒園教育與社區教育合力,同步、協調地提高孩子的全面素質。因此我園把“社區資源為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服務”作為我們的研究課題,努力探索把社區資源優勢轉化為幼兒園教育教學的優勢的有效途徑,以求為幼兒教育提供更廣闊的空間、更豐富的內容和更多的形式。
一、社區教育資源為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服務是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和要求
家庭、幼兒園、社區是幼兒發展的三大環境。孩子生活在社區里,幼兒園教育固然很重要,但家庭的環境、鄰里以及周圍社區環境也不可忽視。幼兒的成長、長輩的教育態度和教養方式、鄰里和社區居民的言行舉止、精神風貌等,都會直接或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幼兒。現代教育的特點是開放教育和大教育之中和,因此,現代社會已經把教育擴展到家庭、社區等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教育社會化是幼兒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是幼兒自身發展及社會發展對幼兒園提出的要求,是大教育觀念的體現。因此,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社區教育基地是幼兒園教育的一種延伸和補充。幼兒教育只有溶入社會大系統,才能形成社會關心、支持并參與幼兒教育的社會風氣。
我園是一所二期課改的試點園。全體教師認真學習《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深刻領會二期課改的精神,以幼兒發展為本,不斷拓展新的教學思路,努力改變幼兒的學習方式,使幼兒從“學會”變為“會學”。全體教師一步一步地認真探索利用社區資源拓展教育空間的過程,這也是一個觀念不斷更新的過程。這期間有借鑒也有創新。我們的探索和實踐,在不斷地走向成熟,而我們的實踐也反過來促進了觀念的提升。
二、挖掘社區教育資源為幼兒園教育教學服務的策略。
(一)、整合社區教育資源,充分發揮社區教育資源的優勢,使之形成一股合力,共同為幼兒教育做出貢獻
社區內各種教育資源通過網絡系統相互聯結,形成既各具特色,又密切結合的共同體,幼兒園要合理地開發社區教育資源各個方面,使社區教育資源充分得到共享。我們的做法是:
1、挖掘社區人文資源的教育功能為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服務
1)充分發揮幼兒家長教育資源的優勢作用
家長是我們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的社區中的人文資源。家長身上蘊含著豐富的教育資源,教師要注意發現與利用家長特有的教育優勢,充分挖掘這些教育資源,利用其為幼兒園教育服務,定會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幼兒園的研究活動,離不開家長的協助與支持,為了充分挖掘家長的教育資源,在對家長的愛好、特長、意向進行調查后,我們開展了讓家長來園當一天教師的活動,發展了一批家長老師。每次活動教師都把活動背景、理念、過程和家長共同協商,讓家長了解我園的課改理念,轉變家長的教育觀念。家長還與教師共同設計了一系列有趣的主題活動,挖掘了全新的活動內容,拓展了幼兒的學習空間,有效地促進了幼兒園、家長、社區三者的互動與合作。
如:在進行主題活動《我身邊的人》時,孩子們說到了經常在馬路上指揮交通的警察叔叔。我們就帶領孩子參觀了社區的警察局,之后,又請了當警察的家長來上課,使孩子們對警察有一個更感性的認識。孩子們用小手觸摸著叔叔的警服、警徽,為自己能和警察叔叔面對面地零距離接觸而感到激動,孩子們聽著警察叔叔無私地為人民服務的故事后,對警察叔叔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許多小朋友紛紛表示,長大了也要當個優秀警察,為社會作貢獻。后來當他們得知警察張叔叔為了和壞人作斗爭,而光榮負傷的消息后,許多孩子流下了眼淚,他們用小手為張叔叔疊了一千只紙鶴,省下了自己的零食送給張叔叔,還舉行了一次“敬英雄、獻愛心”的捐款活動,并寫了一封信,衷心祝愿他們的警察叔叔早日康復。
我們又聯系了當醫生、理發師、司機等各行各業的家長們來園給孩子們當一天老師,活動中孩子們了解了身邊有這么多的人在為我們服務,對“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社會精神文明建設有了感性的認識。
在充分發揮幼兒家長教育資源的優勢作用的同時,教師努力使家長成為幼兒學習的楷模。家長在與教師的溝通中得知,自己本身對幼兒來說就是一大教育資源,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成為幼兒模仿的對象,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幼兒。家長們為了能使自己成為幼兒學習的榜樣,不產生負面教育影響,注意了加強自身素質的提高,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發揮積極的教育作用。教師們也通過這些活動樹立起做家長工作的新觀念,教師與家長建立起了新型的關系,變以往的教師教育家長的單向活動為家園主動聯系、溝通,共商育兒方法的平等的雙向活動,這種平等關系更拉近了教師與家長間的距離,充分發揮了家長資源的能動作用,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2)最大限度發揮社區成員教育資源的優勢作用
我們還挖掘了社區內的人才優勢,運用社會的力量使我們的教育更豐富、更充實,也更貼近生活,更具說服力。我們的社區中有不少身懷一技之長的熱心參與教育事業的專家名士,他們是我們幼兒園的良師益友,為了對大班幼兒進行民族文化的教育,我們請來有二胡技藝的民間藝人,讓他以講講、唱唱、演演結合的形式對幼兒進行了生動的學拉二胡活動,孩子們的笑聲被中華民族的這一國粹吸引,他們提出了一個個感興趣的問題,渴望了解到更多的民族文化。除此之外,我們還請來了川沙鎮上的故事大王,讓他們來園教孩子們講故事;請有書法、棋類專長的社區成員來園為幼兒上課,進行形體訓練,學下圍棋等,豐富了孩子們的文娛生活。我們還請來了醫學名家為家長們做育兒講座,幫助家長建立科學的育兒觀念。充分發揮了這部分社區教育資源的作用。
2、借助社區物質資源的教育功能為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服務
充分利用社區物質資源,既能讓孩子們到真實的環境中探索學習,又能使教師在活動過程中注意教育的有效整合,堅持幼兒教育的整體觀,不斷提高幼兒教育的成效。
我們川沙鎮有著悠久的文化傳統,如著名的黃炎培故居,百年老校城廂鎮小學內有著幾百年歷史的古長城、岳碑亭,孫橋高科技的農藝園區,以及多個紅紅火火的企業、商場,正是如此強大而豐富的社區物質資源,為我們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也使得我們的探索得以順利實施。于是,我們把孩子帶出幼兒園,帶向廣闊的天地、豐富的社會,讓孩子們用眼睛去看,用手去觸摸,用心靈去感受。孩子們在田野、公園、工廠、商店所表現出來的興趣、快樂和由此所帶來的收獲,使我們意識到,向往自由、活潑好奇是孩子們的天性,一個好的幼兒教育首先應該是在幼兒天性的基礎上展開的,尊重幼兒的天性,就是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就是適合幼兒成長的教育。如我園開展的“革命傳統教育”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們帶孩子們去川沙烈士陵園,讓孩子們在墓前向烈士們獻上了自己制作的小白花,并在烈士墓前訴說自己的心里話,表達對革命烈士的崇敬之情。我們利用麒麟苑這一社區建筑資源,開展了“川沙是我家,衛生靠大家”的宣傳活動。活動中,孩子們自己協商分工制作宣傳小旗、撰寫宣傳標語等,并走向街頭,向過往行人進行衛生宣傳并表演了節目。這一活動,提高了幼兒分工、合作、交往的能力;發展了語言表達能力、觀察能力、表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培養了社會公德意識。
老師們為了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便充分利用小區樹多的特點,組織幼兒開展認領小樹的活動。每個幼兒認領一棵小樹,在家長的陪同下為小樹清除雜草和廢紙,幼兒學會了愛護花草、樹木、保護小區的環境衛生,在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的同時共建社區的物質文明。
我們還經常帶孩子到小商品批發市場去參觀,到超市區購物,體驗真實的社會生活。我們在進行“一元錢買菜”活動時,帶領孩子們來到了社區的農工商超市。
3、開發社區的自然資源的教育功能為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服務
帶孩子們到色彩斑斕的大社會中多走走、多看看,能夠增長他們的見聞,陶冶美好的情操。
為了給幼兒提供親近社區,更多接觸自然、了解自然的機會,我們帶孩子們參觀了“臨空農藝園區”,孩子們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參觀蔬菜大棚,觀看植物生長過程;農具展室,了解古今使用的農用工具;在畜牧場觀看、喂養各種小動物等。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調動了孩子們的各種感官認識,使他們更加進一步的接觸自然、了解自然,加深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每到收獲季節,我們都要組織孩子來到田野,在看、聽、嘗的過程中,親自感知、了解農作物的生長規律,體驗豐收的喜悅和勞動的艱辛。回園后,再通過口述或繪畫表達自己的感受。這些活動使我們的“親親大自然”的主題活動變得生動、具體、充滿樂趣,同時也開闊了孩子們的視野。
(二)、幼兒園教育與社區教育優勢互補,利用社區資源拓展教育空間,構建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教育環境,攜手促幼兒全面發展
幼兒園教育是根據國家教育方針,根據改革發展的需要提出教育目標,并有目的、有計劃的實施教育,具有幼兒教育的優勢。社區則有任務按照國家教育方針和年齡特點配合幼兒園教育,而社區更具有靈活性和自愿性的特點,其主要任務是配合幼兒園、家庭,組織安排生活,防止和減少孩子受到社會消極因素的影響和腐蝕。二者各具不同教育特點,各有其不同職責,我們深感到幼兒園教育必須充分利用和借助社區教育的優勢,與社區一道共同優化社區教育環境,才能取得幼兒教育的整體效果。這就要求我們主動架起幼兒園和社區的橋梁,將幼兒園教育輻射到社區的各個環境中,構建起真正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教育環境,以充分滿足幼兒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充分開掘社區優勢資源,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幼兒教育空間,豐富幼兒教育的方法、形式和手段,為幼兒提供真實、健康、豐富的成長環境。我們經常利用元宵節、重陽節等節日,組織孩子去敬老院表演節目;六一節、中秋節時老師與幼兒共同編排節目在社區表演,豐富了社區的文化生活。利用社區教育資源為幼兒園教育教學服務,落實到孩子的身上還不僅僅是把幼兒帶到社區中去,還要把社區生活帶回到幼兒園來,讓幼兒在模仿中再現生活的過程,并在這一過程中得到發展。所以,回到幼兒園后,孩子們建議老師在墻壁上布置小區環境,又在活動室中模仿社區生活創設了區域活動的環境,在我們的活動室中建起了一間孩子們的“小超市”,這里有孩子們帶來的各種各樣的“小商品”,還有"小菜場",孩子們在這里游戲,模仿再現社區生活,學會了分工合作,自定角色身份,他們的動手、動口、合作、組織、實際計算能力得到了同步發展。如此,社區資源利用過程得以完整的體現。
幼兒園教育與社區教育優勢互補,構建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教育環境,使利用社區資源拓展教育空間這一目標得以完美的實現。當孩子們撲向原野,走進社會的時候,那就是他們最快樂的日子,什么都是那樣的新鮮有趣,野花、野草、農具、不知名的小蟲子,神奇的機器、神秘的設備、琳瑯滿目的商品……回來時,頭上就有了野花,瓶子里有了小蟲,懷里有了親手扒出來的地瓜,手里有了超市購來的小玩藝。而回到他們自己經營的“小超市”、“小作坊”、“聰明屋”,又可以親身體驗一次創造、制作、交流的過程。幼兒的身體、心智、情感,他們成長所需要的所有品質都在這一過程中得到了培養。不僅如此,無限廣闊的生活還使孩子們心胸開闊、激情蕩漾,尤其是看到了日新月異的浦東開放開發的景象,更激發了孩子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未來的憧憬。所有這些,都將化為孩子們成長的不竭動力。
(三)建立幼兒園與社區的聯絡站,以保證社區活動的方便、及時、系統、有實效
我們取得社區領導和各個部門的理解、信任和支持,與社區建立良好的關系,極大限度地調動人力資源和廣泛的、經常性的聯系,進而將這一關系程序化、制度化,使社區將幼兒園的活動視為自己份內的工作,變臨時性為計劃性,為此我們還建立了社區聯絡站,以保證社區活動的方便、及時、系統、有實效。
(四)完善幼兒園為社區服務的管理制度,以我們的資源優勢回報社區。
完善管理,就是完善服務,營建積極、和諧、開放的人際關系。幼兒園管理制度做出相應的調整,以我們的資源優勢回報社區。如我園每周六、日向社區開放,讓社區內孩子來園活動,免費為他們提供活動場地、玩具和操作材料;我們還放開了幼兒接送時間,為社區的家長們提供方便;定期舉辦培訓,向家長宣傳科學育兒知識等。
三、研究活動的效果與反思
(一)、挖掘社區教育資源使之為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服務,拓展了幼兒教育的空間,大大促進了教師素質的全面提升,實現了向現代教育的轉變。具體表現為
1、教師樹立了統整各方資源,形成教育合力,促進幼兒發展的教育理念,尊重幼兒主體地位,堅持了幼兒教育的整體觀。
2、改變了幼兒的學習方法,使幼兒主動獲取知識,變學會為會學。
3、拓展了幼兒教育的空間,教師的教育思想、教學方法也逐漸邁向了現代教育。
4、注重了幼兒教育的潛在效應和長遠效應,為孩子的終身學習打好了扎實的基礎。
(二)、建立幼兒園與社區的聯絡站,完善幼兒園為社區服務的管理制度的措施密切了幼兒園與社區的聯系,實現了幼兒園教育與社區教育的優勢互補,構建起真正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教育環境,促進了幼兒素質的全面發展.
(三)、促進幼兒發展,是幼兒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我們付出的所有心血和智慧,只有促成了幼兒健康、全面和可持續的發展,我們的努力才有價值。值得欣慰的是,從我們幼兒園走出的孩子,熱情、開朗、活潑,熱愛、關注周圍的世界,他們求知欲強、思維敏捷、敢于表現、交往能力強,懂得關愛他人。受到了家長和全社會的贊譽。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