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08 20:56:12
新入園的小班幼兒,由于他們在生活環境、生活方式和人際交往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因此,一些孩子在入園之初會出現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適應困難。其突出的外在表現形式就是哭,此外還會出現憋大便、喝水少、吃飯難、拒絕玩幼兒園的玩具、不參與教師組織的游戲活動等多種不適應行為。幫助孩子們度過這一適應期,將會對他們的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產生深遠的影響。
一、幼兒入園適應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幼兒入園適應問題的生態學分析
1、生態環境與入園適應
幼兒入園首先表現為日常生活環境的變遷。對幼兒來說家庭是可以依賴的、自由的生活環境。從家庭到幼兒園雖然只是生活環境的改變,但這種改變對剛滿三歲的幼兒來說是巨大的。幼兒的內心感受是完全不同的。環境對他們而言,不僅陌生而且與自己有很大的距離,即幼兒與新的環境還沒有建立某種和諧。種種的不習慣和前所未有的生活體驗,必然會使幼兒產生許多不適應。
2、生態平衡與入園適應
幼兒入園前的家庭生活基本上保持一定的生態平衡。大多數幼兒在家庭生活中形成了相對穩定的活動范圍和活動方式。在家庭生活及其關系中形成了自己特定的地位。父母與孩子之間是以血緣關系為基礎的人際關系,形成了幼兒對父母的依戀和父母以自己的方式和態度對孩子進行教育的模式。幼兒在家庭中的地位以及家庭成員之間彼此相呼應的關系,維持著幼兒在家庭生活中的生態平衡。這種生態平衡一旦發生改變,對于幼兒來講必須重新建立新的平衡。幼兒入園時,原有的生態平衡被打破,新的生態平衡還沒有建立起來。面對新的生態環境,幼兒不知所措,不知如何與同伴交往,更不理解教師的社會角色以及自己與教師的關系。因此,幼兒入園后的不適應是很自然的。
(二)幼兒入園適應問題的社會學分析
1、家庭生活到群體生活
在家中幼兒往往是中心,獨生子女更是如此,沒有群體生活的經驗和概念,對于群體生活感到陌生,這是幼兒不適應的重要因素。
2、人際對象和關系的變化
家庭成員尤其是親子之間面對面的關系,使他們之間的互動頻率很高。這種十分密切的相互關系和相互影響是在日常生活中實現的。家庭中的親子關系和相互影響,不僅因為血緣關系而得以加強,而且由于父母對幼兒的照顧,滿足了幼兒的需要,這種養育關系是不可取代的。而進入幼兒園后,幼兒的交往對象變得不固定了,無法延續家庭那樣一對一的相對不變的關系。他們需要通過一段時間的幼兒園生活,才能與教師和同伴產生情感、建立信任。
3、對環境的敏感
如果幼兒到一個新的環境,其注意力能夠被環境所吸引,那么他就容易適應這個環境,反之他就會選擇拒絕并企圖逃避。許多幼兒入園時表現出的不適應與他們對環境變化的敏感性有關,而在群體生活中難免會出現個別幼兒被忽視的現象,被忽視的如果是對環境比較敏感的幼兒,那么就必然會加劇他入園的不適應。
(三)幼兒入園適應問題的心理學分析
1、分離焦慮
所謂分離焦慮是指幼兒與親人分離形成的煩躁、憂傷、緊張、恐慌、不安等情緒,這是幼兒入園適應的最大障礙。研究表明:幼兒對親人的依戀程度越高,因分離而產生的焦慮情緒也就越嚴重。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