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05 20:08:05
兒童,特別是學齡前兒童在尚不能自如地運用語言文字這種符號系統表現自我和與人交流時。美術這種表現自我的符號系統便應運而生,通過他們的隨意涂抹來表達自己思想、情感、宣泄情緒、想象和創造他們自己的世界。因此“集體學習”便伴隨著兒童美術活動的展開而發揮著獨特的價值。在當今的幼教改革歷程中我們應如何在兒童的美術活動中來充分的發揮和體現“集體學習”的價值呢?本人認為可以從下幾方面來所握。
一、“集體學習”的涵義
從字面上來看,“集體學習”即若干學習者共同學習、探究、解決問題。從我們目前的現狀來看,“集體學習”是相對于“個別學習”而言的,是教師與所有孩子一起尋找問題、確定主題從而解決問題。
意大利的教育家瑞吉歐則認為“集體學習”是指“若干個體在認知、情感和審美方面共同解決問題、創造作品,在這個過程中每個人自主地學習,同時還通過向他人學習的方式學習”。瑞吉歐的“集體學習”中的“集體”不僅僅是指兒童,還包括成人,如家長、教師、社區成員等。他把“集體學習”提高到了一個更高的層次,集體的范圍更廣了,學習的內容、學習的形式更豐富了,它使成人在兒童學習中的角色和任務更為明確,進一步肯定了成人在兒童學習和發展中的積極作用。
二、兒童美術活動的價值
無論是兒童的信手涂鴉,還是被成人視之為極具“藝術性”的佳作,都是兒童旺盛生命力的流露,它洋溢著兒童天真、活潑的情感。毫無疑問,美術對兒童是有價值的,美術活動是一種審美教育活動,是專門教育活動,而決不是專業教育活動。它與其它活動一起成為幼兒成長發展與自娛的重要實踐活動。
如何利用視覺藝術這一手段來進行人生教育,發揮每個兒童的能力和創造熱情,認識自身價值,引導兒童去發現美,并形成對這個世界至情至理的美感,形成完善的健康人格,得到和諧全面的發展,正是我們當今兒童美術教育的主要課題。因此,兒童美術教育應著眼于以下幾方面的發展。
1、培養兒童審美感知能力和審美情感
兒童美術教育功能,從藝術學的角度看,在于培養兒童對美的感受性,引導兒童審美觀的發展。兒童對美的事物的感受具有直覺性、整體性、同一性,雖然還很幼稚、膚淺,但已具有了初步的審美意識。他們喜歡色彩鮮艷,形象夸張的事物。若在兒童時期就學會了用美的眼光和標準對周圍的事物作出思考和價值判斷,具有藝術的心靈,即會成為欣賞藝術和創造藝術的主體,美術教育才真正體現了它的價值所在。
2、挖掘兒童的創造潛能,培養審美表現力和創造能力
美術活動的目的不在于培養多少美術家,而在于利用這一手段啟迪兒童成為他人作品的欣賞者和自己作品的創造者。美術的核心在于創造,它主要表現在通過美術的操作活動體驗美,懂得表現自我、表現生命。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創造,21世紀更需要有創造性的人才。
3、使兒童個性得到自然發展
赫伯、里德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啟發培養人的個性,順應兒童自然本性的發展。”美術活動是表現內心的藝術,兒童通過這一視覺藝術來表示個人的感受,從中體驗到快樂、成功。美術活動為兒童提供了自我表現的最佳形式。因此,在這個多元化、個性化的社會中美術教育活動的目的之一就是:鼓勵幼兒擁有自發的藝術傾向和創造。
4、完善兒童的人格
教育的目的是如何使兒童成為一個真正屬于自己的獨立個體,具有自主的人格和自由追求生活的理念。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兒童美術活動的實質就是人格化的過程。在美術活動創造的活動中,包含了兒童對美的事物的感知、領悟,他們的作品就像一面鏡子,明明白白地照出他們的思想和心態以及對現實生活的感受和看法。正如馬克思、德索認為的那樣,兒童繪畫時,決不是對客觀事物的簡單復寫,而是表現一個整體的世界,繪畫是兒童的內部語言,兒童常借助這一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美好的愿望,瀉泄憤怒,流露憂傷。
三、“集體學習”在兒童美術活動中的體現
1、“集體學習”顧名思義,它不單單指幼兒一方面的學或教師一方面的教。
雖然他們在一個學習集體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但都致力于一種教與學的知識共同建構。在活動中,教師要會聆聽幼兒在畫畫前表述自己想表現的內容及畫后解說自己畫;觀察幼兒在該階段各方面發展水平及興趣所在,為幼兒提供各種機會去探索,感受探索帶來的快樂并通過繪畫形式表達自己的感受;要會判斷什么時候是兒童學習的關鍵時刻,適時適度的參與活動,提醒幼兒回憶組織對已有經驗的感受,讓幼兒自己發表意見,幫助他們發展新的觀點,從而更豐富、全面的表現。
2、在集體學習過程中,強調記錄兒童學習過程和重要性,也強調兒童和教師重溫學習時刻的重要性。
對于幼兒來說,記錄能幫助他們回憶自己和他人的想法。如果將兒童的作品放置于一個孤零零的角落,不鼓勵兒童互相交流,不讓兒童將自己的作品與他人的作品比較,那么,所謂的集體也只是個人的集合而已。對于教師而言,記錄兒童的學習不只是去關注兒童的作品,更為重要的是去了解和摸索兒童的建構、組織的過程,加深對兒童的能力和興趣、不同的表現和表達方式,以及在不同領域內獲得概念的特征等方面的了解,從而改變自己的教育決策和教育行為。讓兒童觀看自己以前的繪畫等作品,重溫以前發表過的意見,評價自己以前和想法,聽取同伴的意見,這為他們提供了一個自我評價、反思、評價其他兒童的機會。這樣,兒童不僅能發現自己是如何學習的,還能了解他人又是如何學習的。這個過程把兒童放置于一個可能會導致認知沖突的社會情景之中,使他們在與他人的比較中建構或重新建構自己的知識。
3、集體學習的內容豐富,能把認知、情感、美學等各個方面的學習聯系起來。
在重視兒童數理邏輯的同時,也要認識到情感、審美體驗對于認知發展的積極意義。因此在決定投放材料之前,我們要思考這些材料可能會對兒童的智力、情感和審美等方面產生怎樣的影響。如在畫螞蟻的活動中,幼兒期至少通過三個程序進行:讓幼兒去找尋螞蟻,通過感覺去探索螞蟻;進行仔細觀察,了解螞蟻的一些活動等,然后用各種各樣的方式表征螞蟻;用繪畫上進一步描述螞蟻,通過想象表達自己對螞蟻的認識。在這個過程中幼兒不僅獲得了大量關于螞蟻的經驗和體驗,而且對螞蟻產生了再探索的興趣及感情。
4、集體學習會超越個體學習,創造一個獲得知識的集合體。集體學習的目的是為了使兒童成為更強大的個體。
學習是個體的行為,但集體學習具有與個體學習不一樣的品質,通過集體內部的比較、討論、修正等途徑可以使個體達到獨自學習不能達到的意義。如在集體繪畫小區建設時,每個兒童必須考慮自己畫的建筑與別人畫的建筑是否比例協調,分布是否合理。在這個過程中能夠產生有益于解決認知沖突的社會交往,而這是在兒童與物體發生交互作用時不可能產生的。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