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04 23:07:13
在幼兒園,每當老師吟唱那些古老的民謠,或講述那些不知流傳了幾代的故事時,可以看到孩子聚精會神的目光認真的神態。這些神奇的傳說使孩子們感覺它忽遠忽近,各個聽的入迷,有的仿佛身臨其境,有的蕩起情感的波瀾,無不受之感染。每當老師請小朋友欣賞小古董時,孩子們會為之驚喜贊嘆,拍手稱好,隨之而涌的一種探究興致油然而生。這就是民間藝術的魅力所在,它并沒有被時尚的洋玩具所沖淡,它將以源源流長的氣勢流芳百世,并在幼兒教育中發揮不可低估的力量。為使民族文化得以延續,為使我們的后代繼承民族文化,我們在幼兒園開展民間藝術教育,旨在弘揚民族文化,振奮民族精神,培養幼兒的中華美德。提高全民族的整體素質。
民間美術是一個廣義的概念,是相對于正統文化中宮廷的,文人雅士的藝術,是勞動人民在日常生活中,為抒發情感,寄托希望和理想,表示祝愿和慶賀,或由于實用與審美的需要而創造的美術。民間美術是民族大文化的范疇,是我國整個美術領域和民族美術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民族歷史文化體現的一個重要方面。
中國的民間美術遍布農村、牧區等等,沒有一個人不與民間美術有著親密的關系,他們或者是創造者,或是享用者,無不置身其中,而民間美術的審美形式、種類和形態豐富多采,其文化內涵深遠豐富,與原始文化藝術觀念遙相互應,它的許多造型、圖案可以上溯到華夏民族的起源與中國文明的源頭。
民間美術的創造技藝,沒有專門的學校訓練,它是以家族的個體方式傳承沿襲,工具材料簡單易找,創造時,既有沿襲下來的,又可自由想象,在漫長的歷史中,自然形成了獨特的審美觀點、造型、色彩和發展規律。民間美術活動是幼兒喜愛的藝術活動,其內容豐富,具有很強的趣味性,而且活動形式符合幼兒好奇、好動的年齡特征。在日常教學中,我想就民間美術教學的粗淺體會介紹一下,敬請指導。
第一、泥塑
遍不中華大地的黃土,對以中國老百姓來說,是最寬厚、最親切的物質,也是最豐富廉價的物質。我們中華民族世代以黃土來塑造心愛的動物、植物、人物,以增加生活的樂趣,寄托理想和愿望。人們塑造的泥玩都以鮮艷醒目的色彩,動物、娃娃身上繪有花卉圖案裝飾,非常吸引人,幼兒對于泥土的喜愛是與生俱來的,在摔摔打打中找到許多的樂趣。開始玩泥,并不要求孩子必須捏成什么東西,而是純粹的玩,任他們捏的亂七八糟,七扭八歪。然后試著讓他們學習團、揉、壓、捏等的技巧,初學時,只是團團、壓餅、搓條,接著,捏黃瓜、胡蘿卜、西紅柿、橘子等等,成型后,放在平板上涼干,再用水彩涂上相應的顏色,幼兒對獨立完成手工制品分外喜愛,他們被成功的快樂包圍著,興奮的心情溢于言表,在幼兒有了一定基礎后,讓幼兒接觸帶有民間色彩的泥塑作品,如,山東的泥人張的作品,“叫虎”等,先讓幼兒了解它的出處、特點,感知民間泥塑的審美特點,然后操作,指導幼兒做,雖然幼兒做的形象不是很好,單他們從中了解的有關民間泥塑的特征及審美情趣,會對孩子產生深遠的影響。
第二、剪紙
剪紙藝術只需一把剪刀和一張紙,用剪刀把紙剪成各種形狀,并以虛實相間的手法刻畫內部線條花紋,通過虛實對比體現圖象,這是我國最普通,最單純的民間剪紙作品。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有淺入深的讓孩子了解和掌握剪紙技巧,首先讓孩子按輪廓剪,學習正確使用剪刀,能按物體邊緣將其剪下。圖形由簡單到復雜,在引起幼兒學習興趣后,加深難度,學習剪半紋樣,如:剪燈籠,將紙對折,畫出半個燈籠紋樣,要求幼兒案輪廓剪,并剪出燈籠穗,接下來學習兩次對角剪,如剪拉簾,長方形紙兩次對邊折,先用鉛筆畫出要剪掉剪開的地方。先剪花邊,再剪垂穗,最后剪中間部分,全部剪完后輕輕展開,即成。此時,孩子已經能靈活地使用剪子,即使是多層紙,也能按要求完成,且對剪紙的手法產生了興趣。在教幼兒折剪時,先從三折學起,正方形對角折,然后兩個小角再對折,要求左右兩個角大小要一致,折好后,根據孩子的喜好,剪出美麗的圖案,再學習折剪五角星、六折剪雪花,八折剪窗花等。總之,孩子在折剪中,動手能力到提高,同時,也促進幼兒邏輯思維能力和擴散思維的發展。
第三、布玩具
用布做外殼制作的玩具叫布玩具,一般為動物造型,如雞、兔、馬、牛、羊、虎等,民間布玩具上面裝飾有布貼花、繡花等,這是農家婦女為孩子做的玩具,他們熟悉這些動物,但他們卻不采用寫實的方法,而是把兒童的形態精神與動物形象相融合,使布玩具憨態可掬、稚拙可愛,適合兒童的審美情趣。在日常教學中,不能完全按照民間的式樣讓幼兒操作,而是選擇具有濃厚民間色彩,簡單易做的東西,如香包,我首先準備了紅布,剪成了香包的形狀,然后,要求孩子和老師一起縫,孩子們戴上自己縫制的香包,雖然不是很好看,但心里也很高興,因為這是他們親手制作的,它包括勞動成功后的喜悅和自豪。另外,我還教孩子制作乒乓球娃娃,他們的頭都是乒乓球,但他們都穿著五顏六色的衣服,很招認喜歡。課余,還經常讓幼兒欣賞工藝比較復雜的布玩具,鼓勵幼兒勤于動腦、動手,通過學習也能制作出這么漂亮的布玩具。
第四、染紙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戲又是兒童喜愛的活動,也是幼兒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幼兒會很高興的。因此,在教學中,我將整個活動比喻成變魔術的游戲活動,開始我以魔術形式引入“我這里有顏料水,一張白紙,不用筆,可以變出很漂亮的畫”。孩子在掌握了染紙技能之后,個個都當起了魔術師,邊念兒歌“小小魔術師,手兒真靈巧,把紙折來粘顏料,左沾沾,右沾沾,中間沾沾,變變變,美麗的畫兒真好看”。這樣,幼兒不但沒有感到內容枯燥,還對染紙產生了較大的興趣。
民間美術活動,是促進幼兒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是培養跨世紀合格人才的保證,也是我們弘揚民族文化應盡的一份責任。遵循“古為今用”的原則,挖掘民間藝術的精華,用我們中華民族的特有的傳統文化對幼兒進行美的教育、使幼小的心靈受到精神文明的滋養和凈化,培養幼兒愛祖國、愛民族、崇尚傳統美德,傳統文化的一代新人。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們將不斷挖掘民間美術素材,施加有效的方法,開拓幼兒美感教育的新路,把民間藝術發揚光大。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