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 2009-06-22 21:07:43
地震讓許多孩子無家可歸,痛失親人和父母,他們需要援助之手,繼續走下去。動蕩的環境,親人離去,身邊人的抑郁情緒,對尚未成年的他們,更容易帶來各種突發和潛在的心理危機。孩子們需要一個安身之地,安心的人,重新找回內心的寧靜。
災難發生后的短時間內,兒童會有一個情緒爆發的階段。這時候,他們的反應比較激烈,尖叫,做惡夢,失魂落魄,不明原因的身體痛癢,對環境恐懼等等。中山三院兒童發育行為中心主任鄒小兵指出,對環境敏感,是兒童特別常見的反應。以地震為例,擔架上的晃動,也可能造成情緒失控。
但有的反應,可能隱藏好幾個月,甚至1年才會表現出來。因此,了解孩子的人,能給他們更好的幫助。最適當的是父母,其次是熟悉的親人、鄰居,然后是照顧他們的醫生、護士和志愿者。
在災后,學校和心理輔導專家,會對兒童進行群體的心理疏導。一些孩子會有所好轉,但更要留心每個孩子的特殊表現。對容易出現心理問題的孩子,多多關注。
最易出現心理危機的兒童:1、自己或父母受傷、被困2、目睹身邊的人遇難3、父母去世或失散4、父母遭受嚴重的打擊5、女孩安靜是異常的表現
一位12歲男孩獲救后,受了重傷,卻安慰照顧他的志愿者,不要哭。大家夸他堅強,但他不這么認為,因為“我還是哭過”。
在人前平靜,心里卻不一定。很多孩子因為害怕表現出軟弱,而強撐著不哭,但是內心有很大的壓力。
特別是,當大家贊揚那些在地震中幫助別人的孩子時,一般的孩子,可能更加壓抑自己的情緒。鄒小兵指出,在災難后,對孩子的要求,不能像從前那樣。應該允許他們有不一樣的表現。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