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 2009-06-11 17:10:06
最近幾天,早早身上地方出現皰疹,到醫院檢查醫生說是“手口足病”,要打吊瓶,所以,最近送幼兒園的孩子要注意預防。
在這里介紹一些手口足病的特征與預防的基本知識,請家長做好防范。
手口足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以手、足、口腔粘膜皰疹或破潰成潰瘍為主要特征的兒童傳染病。
[病原體]為腸道病毒。常見的為柯薩奇病毒A16和腸道71型病毒,柯薩奇A10,A5,A7,A9及病毒亦可引起。這類病毒對熱抵抗力不強,56度30分鐘可滅活,對一般消毒劑也敏感,但在自然界和污水、糞便、食物中可存活數周至數月。
[臨床表現]
1.潛伏期2-6天,一般在3-4天。
2.主要臨床表現:發病突然,約半數病人可出現發熱,體溫38度或略高,可持續1-3天,伴有口腔痛、咽痛、上呼吸感染癥狀。發病次日出現疹子,先為玫瑰紅疹或斑丘疹,皮疹呈離心性分布。主要見于指趾背面、指甲周圍及足跟邊緣,部分病人還可見于手掌、足底、臀部、大腿內側等部位,1-2天出齊。1天后部分形成皰疹,呈卵圓形,大小2-5mm,最大10mm,內含混漿液,2-4天后可吸收。口腔兩頰粘膜與唇內、舌邊、軟腭出現紅疹或皰疹,呈灰黃色或灰白色。口腔皰疹易破冰形成潰瘍,因灼痛明顯,流涎,患兒據食。預后良好,病程一般5-7天,長者可達10天。偶爾有并發心肌炎、腦膜炎等并發病。
[流行特點]
1.病人和無癥狀帶毒者是本病傳染源。其傳播途徑主要通過接觸病人或無癥狀帶毒者的唾液、皰癥液、糞便污染的手、毛巾、水杯、玩具、食具等而傳染。
2.人對本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獲得相對應的免疫力。
3.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病。本病主要襲擊對象是兒童,10歲以下兒童發病最多,尤其幼托兒童。幼托單位是本病流行的主要場所。調查資料顯示幼托單位兒童較散居兒童發病相對危險性高3.7--7.6倍。
[防疫措施]
1.平時預防措施:加強日常衛生管理,及時發現和隔離患者是預防和防止流行的主要措施。平時要加強晨間檢查,對毛巾、水杯、玩具、食具加強消毒,衣服、被褥陽光下暴曬。孩子的圖書每天用紫外線消毒;玩教具、所有坐椅、樓道扶手及戶外大型玩具等孩子們可接觸到的地方,每天孩子離園后用84消毒液等含氯消毒劑消毒。培養良好個人衛生,飯前便后洗手,加強室內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等。
2.發生病人后措施:病人及時隔離治療,對被病人接觸污染過的毛巾、水杯、玩具、食具、便器、玩具等物品要予以加強消毒。對病人的鼻咽分泌物、糞便也應消毒。
3.加強晨檢,對密切接觸者加強醫學觀察,注意觀察密切接觸者有無發熱、皮疹等情況,減少與其他班級并班,集會或集體活動。加強衛生宣傳教育和保持室內空氣新鮮等。
4.建議病人治療好轉1周后入園。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