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廈門日報 作者: 2008-05-19 09:25:35
近年來,在我國14歲以下兒童死亡原因中,惡性腫瘤已排到了第二位,僅次于意外傷害,而種種跡象表明,許多兒童腫瘤都與包括二手煙在內的環境因素有關。專家呼吁,全社會都要為兒童創造良好的健康環境!
4月14日至20日是第14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今年的主題是“提倡全民戒煙,讓兒童遠離癌癥”。數據顯示,我國癌癥年新發病例為200萬,因癌癥死亡人數為140萬,有1/3以上癌癥的發生與吸煙有關。目前,我國現有吸煙者已達3.5億人,有5.4億人遭受被動吸煙之害,女性占2.8億,15歲以下兒童有1.8億。香煙中的有害物質嚴重威脅了兒童健康,因此為兒童營造一個無煙環境至關重要。
二手煙危害小寶寶的健康
嬰幼兒也會得癌癥
來自福建福清的張先生怎么也不相信,自己好端端的兒子怎么會得癌癥呢?小家伙剛滿1周歲,一個月前,他無意中發現孩子右側睪丸比左側明顯大一些,但既無紅腫,也不疼痛,就沒去看醫生。誰知,一個月后,孩子的右側睪丸越來越大,到廈門市婦幼保健院一檢查,醫生說是“睪丸卵黃囊瘤”,必須盡快手術。
“這么小的孩子也會得癌癥”?4月8日,滿腦子疑惑的張先生不得不面對殘酷的現實,在兒子的手術單上簽了字。醫生說,孩子手術很順利,沒發現淋巴結轉移,目前正在化療,其預后可能是好的。
市婦幼保健院兒外科主任醫師祁泳波告訴記者,他碰到不少家長都像張先生一樣,以為癌癥只會發生于成年人,而兒童是不會得癌癥的。事實上,包括新生兒期在內的各個年齡階段的孩子,都可能患癌癥。
市第一醫院小兒外科副主任醫師楊振宇也證實,現在兒童得癌癥挺常見的。他透露,第一醫院小兒外科每年的住院量在2000人次左右,其中腫瘤患者大約占10%左右,達200多例。
“二手煙”直接損害兒童肺和腦
市婦幼保健院兒外科主任醫師祁泳波介紹,兒童腫瘤好發于造血系統、神經系統、軟組織、骨和腎臟。臨床上發病前幾位的惡性腫瘤為白血病、腦腫瘤、惡性淋巴瘤和惡性實體瘤。他認為,雖然兒童腫瘤的發病原因尚不完全明晰,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即與父母或兒童的生活方式和某些環境因素有一定關系。除了大氣污染、父母接觸有毒有害氣體或放射線以外,最常見的就是吸煙污染。
研究證實,在妊娠期每天吸煙10支以上的孕婦,包括被動吸煙,其子女患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危險性增加1倍。而兒童由于代謝旺盛,加之免疫功能不健全,被動接受"二手煙"后的危害更大。
祁泳波介紹,最新研究發現,除被公眾熟知的肺癌與吸煙關系最為密切外,吸煙還會對喉癌、鼻咽癌、口腔癌、舌癌、食管癌、胃癌、胰腺癌、膀胱癌、腎癌及宮頸癌等的發生產生影響。“二手煙”對兒童最直接的損傷是肺和腦。兒童腦細胞代謝旺盛需氧量大,卻不能在煙霧繚繞中得到足夠的氧氣,對于腦細胞的影響比較大;兒童支氣管發育相對比較直,煙霧里的毒素很容易直接進入肺泡并積蓄在肺泡內。如果每天長時間處于香煙煙霧中,兒童成年后患肺癌的危險是沒有被動吸煙兒童的3倍。
早診早治兒童腫瘤
第一醫院小兒外科副主任醫師楊振宇說,兒童腫瘤雖然生長快、惡性程度高、病情進展迅速,但由于兒童對藥物治療和放射治療都較為敏感有效,只要能做到早期診斷并進行及時、正確的規范治療,有不少惡性腫瘤完全可以治愈。但現實情況是,由于低齡的兒童往往不能及時表達,從而使腫瘤的早期發現非常困難。另外,由于家長的認識不足,對一些兒童腫瘤的早期癥狀也未予重視,以致不能及時診斷、規范治療而延誤病情。
楊振宇介紹,幾天前,一對夫妻在給8個月大的孩子洗澡時,無意中發現孩子腹部有腫塊,到醫院一查,是“肝母細胞瘤”。他們雖然在家長的要求下為這個孩子做了手術,但估計意義不大,因為發現太晚了,孩子的病情已經到了晚期。同樣患的是“肝母細胞瘤”,今年8歲的小南(化名)就幸運得多。他是4年前在幼兒園體檢時被發現病情的,由于發現早,就醫及時,在第一醫院做的肝臟移植手術又很成功,現在這個孩子康復得非常好,已經上小學了。
楊振宇為此提醒家長,要特別注意兒童早期腫瘤的異常表現:如長期不明原因的發熱、面色蒼白、不明原因的出血、較長期的持續性或間歇性的疼痛、視力障礙、頭痛、嘔吐、走路不穩等。一旦發現,要盡早正確就醫。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